为加快推进西藏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深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推动西藏农特产品拓宽市场,实现电子商务与当地文旅、农牧产业深度融合,由西藏自治区区商务厅主办,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京东)承办的 “京选雪域奇珍,溯游大美高原”系列文旅农特专场直播,在1月正式拉开帷幕。
依托西藏本地特色的农牧文旅融合基地,利用线上推介、连麦展示等新颖电商营销形式,联动抖音、京东平台相关助农主播,本次系列西藏文旅农特专场直播一方面通过主播介绍云游西藏,一览西藏风土人情,一方面带用户品味农特产品匠心,感受京选雪域珍品,意在通过文旅、农特和直播的产业融合,打造一个“文旅+农特”带货样板,带来“云旅游+导购式”的云农特购买体验,拓宽销路,使藏味农特产品更好地抵达目标消费者,增加藏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赋能高原特色农产业发展,展现西藏经济社会的变化与进步,助力西藏味道走出大山。
占领流量高地,精准覆盖潜在消费人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直播于1月15日起开展,在年关之际线上推荐新春特色藏味年货,锁定电商的头部流量阵地,在京东直播平台与抖音直播平台上,联动助农主播,结合西藏农牧文旅融合基地运营特色,精选了独具特色的高原牦牛肉干、高原牦牛奶制品、青稞系列制品、藏香猪、高原枸杞子等西藏优质好物,讲、品式直播现场生动演绎农牧文旅融合,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融合,展现藏区文旅消费新业态。
直播现场,沉浸式的直播间布置,让用户能够更生动的了解西藏独有的文旅特色资源,主播也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并推荐西藏农特产品。本次直播,作为西藏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区推进项目,为用户背书了靠谱可信的购买渠道。此外,与西藏当地的知名达人那曲拉姆的现场连线,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现藏区文化、风俗、生活场景,助力藏区的独特文旅和农特资源向外界的信息推广。
据悉,直播共超33万人次观看,在线用户均传递出对西藏文旅、农特的浓厚兴趣,“助农达人+流量主播”的直播策略,拉通产运销,达成了形象与流量双丰收。
农牧文旅融合基地,致力弘扬西藏特色文化
西藏农特产品的市场状态可以形容为“听君不识君”,用户大多听过西藏的美食美景,但少有真实接触,西藏农特的品牌对大众而言相对陌生。
本次直播中,为了让用户更加清晰地了解西藏农牧、文旅发展的情况,现场连线了西藏农牧文旅融合基地的相关运营负责人,通过沉浸式的带逛和介绍,把最真实的西藏文旅农特业态展示给观众,推动雪域文旅、高原农特双区域品牌建设。
2022年投入使用的西藏农牧文旅融合基地,依托电子商务实现农旅结合、文旅相容,打造传统文化—直播电商一农特产品一文旅场景的产业生态链,开展o2o展厅、“云直播”等文旅融合电商新业态,提升文旅融合的整体收益,形成“文化+直播+旅游+生活”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做好数字电商文旅融合的连接器和工具箱。力争实现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与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结合的模式,携手共建推动西藏文化传承与电商创新的开放电商生态经营体系。
西藏农牧文旅融合基地
抓机遇助产业升级上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
在产品品质上,多年来一直坚守生态红线的原则,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证藏式特色产品安全、放心。渠道上,以强农作为基点,以商贸流通作为出路,将产销作为重头,推动西藏的农产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如今,西藏自治区供应链正朝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发展,健全的农产品(000061)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检测体系,以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也在持续建立,农牧业综合服务能力的基础水平不断提高。
在农特品牌层面,立足高原藏区特色,着力打造虫草、松茸、菌类等区域农特产品品牌。同时,西藏京东平台直播产品选品中心将通过筛选优秀的品牌商和商户,帮助农牧文旅基地实现直播常态化、从“旅游推荐、视频带货、颜值好物”“工厂直供”“创意好物”多个维度推荐西藏农特产品,帮助提高帮助西藏农特产品、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销量。
本次直播活动也是西藏自治区商务厅推进产业上行的动作之一,让更多人了解西藏文旅农特产业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新面貌、新业态。以产品为媒,以文旅会友;创新文旅推介与产品销售联动带货新模式,向外界高效传播西藏的美丽形象、风物特产、人文资源,印记“雪域农特”美誉,讲述“生态高原”故事,传递“藏韵文旅”温度,让更多人走进西藏、了解西藏、爱上西藏,提升区域对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广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