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很多使用者为了某个目的会刻意忽略它,司美格鲁肽就是这样。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商品名:诺和泰)是诺和诺德开发的一款用于降糖的长效胰岛素,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但现在面临滥用危机。
【资料图】
首先,大多数使用人群不合规。据透露,70%以上的使用者是女性,以30岁以下的年轻女孩和生完二胎的妈妈为主力。他们既不是糖尿病患者,也不属于合规的超适应证使用群体,只是有身材焦虑的烦恼。第二,它是处方药,需要处方才能购买,使用必须遵从医嘱,有多项禁忌。但在医院严控下,很多人却能绕过监管红线从电商平台和线下美容机构、代购等渠道拿到药,有人甚至是对着说明书和视频现学用药。
其实,司美格鲁肽确实有减重作用,这一适应证已在美国获批,在中国,部分地区可以允许它超适应证使用。很多人也在网上分享了“一周一针”“只打针就可瘦十多斤”的“成功”经验。在疯狂的减重需求下,今年前10个月诺和泰在国内电商渠道的销量同比增长119倍。而在全球,诺和泰营收前三季度增速也达到了69%,目前收入已占到诺和诺德整体营收的1/3。
“网红减肥针”滥用有哪些问题?又肥了谁的荷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第三方平台有漏洞:仅需个人信息即可开处方
南方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朱满生在过去一年拒绝了大多数找他开诺和泰的患者,因为她们只是身材焦虑,并不适合使用司美格鲁肽。他也看到,司美格鲁肽正在被无节制滥用。今年9月,朱满生录制了一条短视频,呼吁大家不要误信一针瘦10斤,不要乱打司美格鲁肽。
但他不曾想到,医院严控处方的同时,互联网成为了司美格鲁肽滥用的疏漏之地——处方根本不构成购买司美格鲁肽的障碍,在某互联网售药平台上,只要提出购买需求,系统就会匹配一位内分泌科医生迅速开出处方。在这种模式下,一门隐秘的代购生意浮出水面。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司美格鲁肽”,条目中出现不同商家陈列的诺和泰,1.5ml/支单价普遍在700元左右,3ml在1600元左右,购买后部分地区可以次日达。虽然这里的价格比医保报销后的价格贵1-2倍,但很多店铺月销量在1000支以上。不过,如果要购买,药店的页面会提示,需联系客服开处方。
在该电商购药平台,记者以“未患糖尿病,用药目的为减重”的诉求询问了两家第三方药店。其中一家药店在询问了记者年龄、身份证号等信息后,用时不到五秒即开出一张电子处方。上面隐去了姓名、年龄、开方日期等信息,处方内容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34mg/ml*1.5ml*1支x1瓶,出处为七台河红十字博爱互联网医院。用这张处方,记者支付652元/支的价格后就购买了上述规格的司美格鲁肽一支。这已经是平台上较便宜的价格,更甚者已经将同规格产品的价格标到了1000元以上。而在公立医院,同样规格的司美格鲁肽售价为478元/支。
另一家线上药房则建议记者在该电商平台的互联网医院先开具处方再下单购买。记者随即在该平台的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问诊,并明确表示自己没有糖尿病,想购买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医生在询问完“是否用过该药物”及“是否有胰腺炎病史”后随即开出了处方笺。在这张处方上,诊断显示为2型糖尿病并开具了超7天用量。
先后不到十分钟,记者即获得了两张可用于购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处方。当记者向两家药店客服询问,无糖尿病是否能使用司美格鲁肽减肥及会否出现副作用时,客服均表示无法解答该问题,并建议记者在该平台的互联网医院挂号问诊。同时,在记者咨询过程中,药店客服及远程问诊医生均未询问记者是否符合用药指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体验中,记者使用的身份证号和姓名均不属实,但都成功获得处方。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一次到该平台上的第三家药房,这次只输入“司美格鲁肽减肥”的字样后,系统就立即匹配了一位内分泌科医生,该医生没有询问任何信息,就快速生成了一张处方,并提醒“处方已开具,请耐心等待药师审核。您可先点击绿色处方预约购药,审核通过后处方自动上传”。整个流程不到3分钟。
记者查询到,该医生为山东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有10多年工作经验,在该平台的好评率为99%。按照以上流程,记者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在医院严控的处方药。
另外,从记者拿到的数据来看,司美格鲁肽的线上渠道应该得到更多监管和重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取的中康CMH数据显示,2021年,司美格鲁肽在B2C渠道(京东、天猫平台)只卖了3715盒,平均单价1626.73元/盒,销售额604万元。到了今年1至10月,销售量猛增至44.77万盒,销售量环比增长11950.79%,平均单价825.86元/盒,实现销售额3.70亿元,环比增长6017.96%。
医院开始严格监管 临床医生警示药物副作用
现在,司美格鲁肽俨然成了减肥针的代名词,记者向药店、医院人士咨询时,对方的第一反应都是问,是否用来减肥。记者拿到的样本数据显示,今年司美格鲁肽任何一个渠道的表现都把去年远远甩在身后。比如2021年等级医院市场销售量为1万盒,今年前两个季度销售79万盒;零售市场2021年销售量3万盒,今年前三季度销售41万盒。
但记者在实地走访中也发现,如今想在医院要开到一支诺和泰并不容易,已经有部分医院开始严控司美格鲁肽。成都一家公立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医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门诊统一规定不给开司美格鲁肽,不管你有没有糖尿病。库存的司美格鲁肽数量不够,我们现在只给住院病人用”。根据该医院规定,主管医生首先要判断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司美格鲁肽后,再单独写申请,由院事办批准后才能从药房拿药。
另有医院也明确回答,“不可以开司美格鲁肽,这个药只能用于糖尿病,减肥不能用。”“司美格鲁肽现在医院规定必须是糖尿病人才能开,要有证明且必须是本人,然后要在我们医院来做(检查),证明确实是糖尿病才能开”。
“没有糖尿病、体重正常的人都被我无情拒绝了。司美格鲁肽是处方药,有明确的指征,不是随心所欲的。”朱满生说,当他接到记者的采访请求时非常开心,他愿意站出来公开呼吁停止滥用司美格鲁肽。如果不滥用,司美格鲁肽是很好的减肥药物,在广东省也报备了超适应证用药,所以符合条件的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是没有问题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金喆 摄
朱满生也会给病人开司美格鲁肽减肥,但前提是对方满足用药指征。根据2022年6月28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的《超药物说明书用药目录(2022版)》,BMI超过27kg/m2且合并肥胖相关合并症,或BMI超过30 kg/m2的单纯性肥胖胖友就可以考虑使用司美格鲁肽进行减重,但前提是排除甲状腺髓样癌及胰腺炎病史,且近期没有备孕计划。但即使符合用药指征,也应该了解到药物作用的局限性与副作用,盲目用药对人体伤害极大。
为了呼吁大家停止滥用,朱满生在自己录制的短视频中提醒打针之前要明确几点,一是有效率的问题,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打针上面,那么多半要失望。第二是司美格鲁肽有副作用,第一次用药之前建议去门诊找专科医生。第三是停药后可能出现食欲反弹,如果不能养成科学饮食和规律运动的习惯,可能会比打针前长得更胖。另外,更让人担心的是被忽略的禁忌症,像甲状腺髓样癌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患者在不做检查的情况很难发现自己有相关疾病,这种情况下盲目用药非常危险。
在实际工作中,朱满生都倾向于保守,凡是甲状腺有4类或5类结节,他都不建议打针了。“它不是减肥的‘救命稻草’,更不能被当做唯一的出路。一旦超过红线,肯定弊大于利。”
实际上,无论是司美格鲁肽还是利拉鲁肽,其副作用都被各项研究反复强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使用者的“吐槽”。包括胃肠道反应大,上吐下泻;进食困难,吃一点就想吐;停药后体重反弹快等。
在朱满生看来,我国肥胖高发是重大问题,但太多人、特别是中年人希望靠司美格鲁肽走减肥的“捷径”,没有把肥胖认知为一个疾病。减重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控制好自己,建立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才是首要的,偏激地认为动个手术或者打一针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是不可能的。
另外,由于很多人是非正常途径买到司美格鲁肽,甚至都不清楚如何正确用药。白领王女士收到药后,不知道司美格鲁肽在使用前需要冷藏储存,直接把快递放在房间两天。她也告诉记者,她付钱后也没人告知她怎么用,她打算看网上的视频教程。
因身材焦虑而交汇的利益三方:谁应为药物滥用负责?
线下的临床医生如此谨慎,与院外及线上市场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作为处方药,司美格鲁肽为何会出现监管失灵的情况?在这条因身材焦虑引发的利益链上,肥了谁的荷包?谁又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首先是将司美格鲁肽卖得风生水起的线上平台。
互联网医疗平台从业者汪悦(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所在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也可以提供诊疗及药物开具服务。“但要明确开药肯定是服务于专业诊疗行为,不能为了卖药而开药。其次,我们平台上的医生必须身份证、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职称证明四证齐全才能在线开具处方。在处方开设后,有专门的药师对开出的处方进行审核”。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金喆 摄
另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人士则直接表示,没有一个平台或医生敢虚假开方,互联网医院对患者/疾病/药物有个分级管理,根据用药危险性不同医生问诊深度不一样,大部分情况下医生可以比较快,“至少医生不会觉得有人没事找事来买药”。
该人士还表示,按照平台规定,能在平台上买到处方药的必须是复诊病人,首诊病人的话需要有纸质版处方,复诊病人如果没有处方、需要平台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则要提供线下医院首诊的处方作为证明。
但理想和现实仍有距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强调自己的诊疗服务属性,但仍不能避免药品销售依然是大部分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汪悦也坦言,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小平台在前期建立医生资源的过程中,和线下药代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返点邀请医生入驻,但这种平台往往规模比较小,存活不了多久。大平台的收入主要由病程管理付费或商城其他业务做支撑,还包括和药企的合作收入。后者可以理解为药企将线上平台作为渠道之一,针对渠道带来的增量提供收入。
如何让互联网平台规范卖药,也是政策一直在打的“补丁”。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规定,明确第三方平台应当设立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建立并实施药品质量安全、药品信息展示、处方审核、处方药实名购买、药品配送、交易记录保存、不良反应报告、投诉举报处理等管理制度,并按规定备案。
在处方药方面,网售规定更加严格。要求明确对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并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意在强调“先方后药”和处方审核的管理要求。
监管补位后,现实中的互联网卖药平台仍存在寻租空间。汪悦认为,细则出台后,各家平台应该从产品角度去加强规范,“对电商平台的挑战更大”。志霖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路达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无论线上线下,都应当遵循严谨开方审方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线上平台的出现,违规的成本更低了一些。
除平台外,手握处方权的医生更应该对自己笔下的处方笺负责。路达通过电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医生在线下进行诊疗活动还是进行互联网诊疗行为,如果医生没有正确行使处方权,出现非适应证开药的行为就明确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医师应当根据病情、药品适应证及用法用量来开具处方,否则就违反了相关规定,应当暂停执业6个月以上10年以下,情节严重者则吊销执业证书。
除了医生的个人责任以外,使用者本人也应该为自己的用药安全负责。像一些严控的精神类药物,如果病人不按医嘱或者说明书使用,也会有风险。
生产企业也有权利和义务保证处方药销售的合规性。
对于司美格鲁肽出现的一些市场情况,诺和诺德方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目前在中国获批的治疗领域为2型糖尿病,适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 2 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公司不进行也不支持药品的非适应证推广,请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对于销售渠道的管理,诺和诺德方面表示,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方药的销售,仅向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签约分销商进行合作。在日常经营中,诺和诺德对销售渠道有非常严格的管理,严格要求经销商在药品的分销环节上合规合法。
朱满生呼吁建立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动。图为健身房教练指导健身 图片来源:摄图网-ID:500292642
记者|金喆 陈星编辑|陈俊杰
统筹编辑|易启江
视觉|刘阳 视频|朱星运
排版|陈俊杰
记者手记 | 变美不应以健康为代价
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而言,减肥是为了身体健康,而对于身材焦虑的人而言,减肥更是一种“变美”需求。
美意味着辛苦,无论是健身还是节食,过程中伴随着汗水,忍受着欲望,可能还有体重秤上长久不变或反反复复的数字。当“一针躺瘦”的减肥针出现时,减肥变成了一件不必刻意追求的事。略去种种门槛,对一些人来说,用处方药竟不算什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爆火也就不足为奇。
在减肥面前,“是药三分毒”的传统观念好像失灵了。无论是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使用者只会把它当做减肥的一点小小磨难,比起十斤、二十斤的目标而言微不足道。
人人都有追求健康的权利,也有追“魔鬼身材”的权利。但美的代价不应该是健康。盲目尝试不适合自己的处方药,就像向魔鬼许愿,也许可以实现心中所想,但代价是什么只有魔鬼知道。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