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能够走出一家医疗影像设备的超级企业对医疗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市值不代表竞争力,要赢得市场,比的是研发和渠道等全方位的能力。
8月22日,估值千亿的国产医疗影像设备巨头联影医疗(688271)登陆科创板,IPO首日盘中股价大涨超过70%,收盘涨幅近65%,市值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
目前A股市场上医疗设备企业中估值最高的是迈瑞医疗(300760)(300760),8月22日,迈瑞医疗盘中股价大涨超过4%,市值超过3650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跨国医疗影像巨头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目前的市值折合成人民币分别为约3800亿元和1100亿元。联影上市后市值已经超过飞利浦,而迈瑞医疗等市值也已与西门子医疗并肩。
千亿市值高估了吗?
在科创板中,首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包括心脉医疗(688016)(688016)和南微医学(688029)(688029)。不过联影上市当天盘中,南微医学下跌超过4%,心脉医疗跌幅也超过3%。心脉医疗股价在去年触及456元的高位后,目前股价已跌去三分之二左右,市值约100亿元人民币;南微医学股价也已从去年222元的高位回落至目前的80元左右。
即便企业股价已腰斩,但近期仍不断有企业登陆科创板,除了联影之外,上个月,微创电生理医疗申请科创板上市注册获得通过,微创系将诞生第五家上市公司。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团队高级咨询总监蒋腾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的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一般,缺乏优质明星器械的上市,新股表现也受到拖累,从近期市场反馈而言,高价股破发的概率更大。”
在医疗资本市场整体疲弱的环境下,联影上市首日表现超出很多投资人的预期。按照联影近一年18亿元的利润预期,市盈率超过80倍。
针对联影医疗的千亿市值,一位医疗设备领域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能够走出一家医疗影像设备的超级企业对医疗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市值不代表竞争力,要赢得市场,比的是研发和渠道等全方位的能力。”
作为一家十年前刚刚发展起来的医疗影像设备巨头企业,联影将跨国巨头企业数十年的研发历程缩短至几年。以血管造影设备为例,由于涉及侵入式手术,此类设备对于临床安全性、有效性要求非常高,目前市面上GPS的产品的开发和迭代大体都经历了30年的周期。而联影的DSA设备的开发仅用了短短几年而已,根据联影招股说明书,DSA产品预计近期完成注册。
凭借超快的研发速度,联影包括CT、磁共振在内的医疗影像设备迅速进入国内各大三甲医院,过去几年内,替代了一批原本被跨国巨头牢牢把控的市场。
某机构医疗器械行业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援引数据称,联影作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制造的国内顶级厂商,过去几年已经实现了近10%的进口替代,其主要的生产设备是CT、磁共振等大影像设备,这些是中国国民医疗最基础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联影财务数据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联影的利润要显著低于外资同行,从利润率来看距离高端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0年和2021年,联影净利润分别为9.37亿元、14.04亿元;相比之下,西门子医疗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税前利润就达到约10亿美元。
“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长期发展趋势向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国产替代,短期的挑战很大。”上述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一家医疗设备厂商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联影国产化的速度很快,但是在一些关键元器件,例如球管、平板探测器上,还是高度依赖进口。
根据某机构向第一财经记者出具的调研数据,目前在国内中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中,跨国企业仍然占据了80%-90%的市场份额。例如3.0T的核磁共振设备,跨国厂商仍然把控着95%的市场。
“未来国产替代可能还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考虑到大影像设备需要巨大的资金和研发投入,短期内无法出现下一个巨无霸企业,因此联影、东软是大影像设备国产替代的直接受益者。”相关分析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
上述人士还表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营收占比也会不断提升。联影2021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约为7.2%,国际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GPS如何应对?
长期以来,跨国医疗影像巨头GPS(GE、飞利浦、西门子)凭借技术积累,在中国市场可以“躺着赚钱”,但伴随着联影这样的超级医疗设备企业的诞生,外企“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6月,西门子医疗中国对外发布全新的“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表示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以及“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以一家“中国公司”的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
西门子医疗董事会成员、西门子医疗亚太区总裁陶琳(Elisabeth Staudinger)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一直以来对于西门子医疗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有巨大的商业潜能,也有独特的市场环境。我们也在试图理解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西门子医疗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生产网络,上海和深圳是西门子医疗在中国非常重要的两个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出口基地。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中,供应链本土化率达80%。
王皓透露,西门子医疗将逐步推进实现全产品线的本土化生产,推动本土产业链转型升级。在原有国产基础上,目前新的高端3T磁共振系统以及高端旗舰超声系统都已陆续实现本土生产。今年下半年,公司还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新一代双源CT、5G磁共振等国产新品。
“实际上在医疗行业,本土和跨国企业,国产技术与进口技术是难以完全分拆的。”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医学影像产品来看,过去十年里,跨国企业不断为中国市场输入技术和人员,对于跨国企业来说,GPS几家都在国内很早设立了生产线,带动了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成熟又反过头来为国内企业的成长打下基础。”
从国内市场来看,未来除了高端医疗影像领域之外,手术机器人(300024)等高端手术器械领域也将成为本土厂商和跨国巨头的必争之地。
沙利文的蒋腾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专业的手术器械方面,长期以来国产替代在高端手术器械方面缺乏竞争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例如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未来这些企业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此外,精准化、智能化也将成为医学影像的重要发展方向,本土企业也有一定的国产替代市场。例如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发布的一份《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中提到,作为临床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心血管影像技术相互融合和人工智能赋能是未来的方向。
目前跨国企业已经在分子影像学、多模态成像等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国内产品距离国外顶尖技术仍有一定的差距。对此,CCI副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李晨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起步较早的国外巨擎,国内创新产品也在迅速跟进,在部分领域,如基于造影的F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方面具有弯道超车的趋势。”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