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离岸人民币交易火热,欧洲各国大笔买入人民币。3月份,沙特与我国就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开始谈判。在局部冲突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避险属性初步显现,中国银行(601988)香港金融研究院资深策略员应坚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数字人民币的机会因此凸显,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有望使贸易结算、融资平台等的结算不通过金融媒介实现,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可以避免对SWIFT的过分依赖。据中信证券(600030)研报分析,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深,数字人民币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数字人民币正当其时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权重正在逐步提高。据SWIFT数据,今年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跃升至3.2%,在全球贸易当中,用来计价结算的货币中,人民币继续保持第四名,已经稳超日元,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打破了2015年创造的历史记录。
今年3月初,香港金管局公布今年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为10959亿元,按月增长18.2%,继2014年12月后再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并超过当时高位。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储备货币。
在此基础上,中信证券研报认为,SWIFT 系统在地缘政治冲突时或成为欧美实施制裁的工具,我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着重发展 CIPS 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数字人民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CIPS体量远小于SWIFT,后续对CIPS的推广将提速。
数字人民币显得更令人期待,其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可减少对银行账户的依赖,在部分场景下绕开银行等金融媒介,避免对SWIFT的依赖。上述研报指出,尽管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适用性仍处探索阶段,但其在贸易结算、数字化贸易融资平台等领域的应用未来可期,有望改善跨境支付,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鲜血液。
去年2月,央行数研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项目,探索数字货币在包括国际贸易结算、数字化贸易融资平台、通过mBridge 开展外汇交易等多个场景下的适用性。以数字化贸易融资平台为例,购买方与供应商将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以及两个相互连接的跨境数字贸易工具平台之间进行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跨境贸易最终采用央行数字货币结算,并不涉及银行等金融媒介的清算结算,从而使跨境贸易结算独立于SWIFT 系统。随着人民币避险属性日趋凸显,数字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将显得更有吸引力。可以预测,数字人民币在代替国内M0的基础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催生新的商业机会。
产业链机遇进一步扩大
上述中信证券研报进一步分析,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数字人民币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很显然,数字人民币“10+1”的试点验证了数字人民币在交易方面的稳定性,全国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也正在由购物消费、餐饮服务逐步扩展到产业互联网、跨境贸易、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用户范围由C 端扩大到B 端和G 端。
日前《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稳步推进金融科技标准建设。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经济“新基建”被反复强调。国盛证券预计,相关产业链包括硬件钱包、银行核心系统在内的市场规模可达到800亿元。智能合约等创新应用的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潜在空间广阔。综合而言,产业空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基于此,有分析指出相关企业会因此实现大的业务提升。如支付龙头拉卡拉(300773)(300773.SZ)为商户提供支付场景下的全方位服务,率先推出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全聚合支付产品,并逐步介入B端企业间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新大陆(000997.SZ)等厂商正加速应用场景建设;宇信科技(300674)(300674.SZ)等助力银行数字化升级,公司将因此受益。
随着全国试点的进一步扩大及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产业链相关企业,尤其是率先与央行数研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拉卡拉等机构,在符合制度及监管要求下,有望将自身在数字人民币收单的经验用于更多场景,并借助企业SaaS服务的能力,扩大展业空间。
长期而言,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底层基础技术仍要进一步夯实,场景覆盖及创新应用仍有探索空间;短期来看,北京冬奥之后、全国新一轮试点全面铺开,数字人民币产业链仍有较大投资机会。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