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灵深瞳”、“发行人”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已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同意注册(证监许可〔2022〕64号)。
公开资料显示,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同时具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嵌入式硬件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是国内计算机视觉行业和算法技术的早期探索者和实践者。
当前,随着我国计算机视觉应用的不断发展,AI企业也迎来上市潮。相较于其他几家还未拿到批文的AI公司,格灵深瞳最晚被上交所受理,但不到5个月时间就顺利过会,而后短短2个月又拿到证监会的批文实属迅速。也因此,格灵深瞳将成为科创板AI第一股。
AI技术获市场认可,所属产品专利均为原始取得
提起AI我们不由会想到计算机视觉,它就像AI的眼睛,利用一个代替人眼的图像传感器获取物体的图像,将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和识别图像,达到分析图像和作出结论的一种技术。
2012年4月,备受关注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诞生,在那个多数公众还不了解AI是何物的年代,谷歌已经实现了将AI和计算机视觉融合并应用至日常佩戴物品上。
而格灵深瞳的创始人赵勇就曾在谷歌总部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并参与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早期研发,以及参与设计安卓操作系统中图像处理架构,在计算机视觉、运算影像学等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研发经验。
时至今日,核心技术实力、科研能力依旧是格灵深瞳的灵魂。
目前,格灵深瞳由创始人赵勇领衔的核心技术团队,涵盖了算法、智能应用、产品设计、硬件开发等多个领域。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为15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为54.6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为58人,占研发人员比重为37.91%。
2018年至2020年,格灵深瞳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合计28,308.78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37%,而最近三年核心技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6.66%、95.76%、97.98%。截至2021年6月30日,格灵深瞳及其子公司共获得29项国内专利授权,且29项专利的取得方式均为原始取得。
格灵深瞳打造了底层 AI技术平台——深瞳大脑,并据此搭建起了核心技术体系。
基于深瞳大脑,目前格灵深瞳已经聚焦形成了五大技术方向,且大都与场景深度相关: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与数据生产技术、3D立体视觉技术、自动化交通场景感知与事件识别技术、大规模跨镜追踪技术和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五大技术方向;公司的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核心算法在国际、国内的权威机构和组织举办的算法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商业化锋芒毕露
虽然AI的概念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其在近几年发展才开始突飞猛进,商业化落地难仍然是AI企业共同的痛点,而亏损依然是AI企业逃不开的话题,这并非一家之桎梏,而是行业的难题。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数据,2020年,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
提到亏损,首先我们要了解AI技术发展的规律。在著名的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启动—高峰—低谷—爬坡—饱和”被认为是一项新技术必经的五个发展阶段。
而AI作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已经走过了几年的高光时刻,无论是资本,还是市场、创业者都曾经在高峰期一拥而入,随后AI热潮褪去,行业深水区将悄然而至。
2013年成立至今,依靠核心技术一步步向前的格灵深瞳,历经多年的稳步发展,其在多个商业领域扎根落地,同时业绩也逐年向好。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196.35万元、7,121.07万元、24,271.56万元和7,218.80万元,最近三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6.12%,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持续高营收增速的同时,格灵深瞳也保持着高毛利率,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毛利率分别为62.60%、53.13%、61.57%和72.37%。
事实上,格灵深瞳的盈利能力并不容小觑,若扣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格灵深瞳自2020年起就已扭亏为盈,并达到1,031.69万元。而据问询函中公司管理层的测算,公司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将在2023年。
目前,格灵深瞳提供面向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除了成熟应用领域之外,公司同时也已针对体育健康、轨交运维等新应用领域开发出适应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布局领先同行业公司。
在智慧金融领域,2021年3月,格灵深瞳入围农业银行(601288)2020年安防设备项目,与农业银行的合作将继续深入,将为农业银行规划“端+边+云+总部数据中心”的完整智慧金融解决方案,相比2018年的产品方案功能增加了4倍,覆盖的场景从监控中心、加钞间、金库、自助银行客户区扩展到完整营业网点的17个重点区域。
2021年,格灵深瞳预计营业收入约为2.7亿-3.1亿,预计同比增长11.24%-27.72%,其中收入的增长主要就来自智慧金融领域。
而在商业零售领域,格灵深瞳覆盖石油、汽车等行业知名企业。以智慧油站项目为例,2019年,格灵深瞳入围中国石化(600028)广东石油视觉识别设备采购项目的供应商,截至2021年6月末,共累计已改造的中国石化加油站约2,000座,占中国石化油站总数的约6.51%。通过与中国石化合作形成标杆产品,格灵深瞳又开拓了其他知名客户如延长壳牌,也将后续推广复制在其他行业客户中。
我国国土资源辽阔,加油站基数庞大,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中国境内加油站总量达119,000座,智慧油站目前正在逐步改造升级,它能同时带动油品、特别是非油品的销量上涨。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601857)曾公开披露,均在积极发展加油站综合营销模式,加快非油业务发展等。因此,未来我国的智慧油站行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体育健康与轨交运维领域,目前来看公司都处于客户验证阶段。但这两个领域都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未来有望成为支撑格灵深瞳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在体育健康领域中,格灵深瞳与首都体育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发的校园体育平台已在部分北京中小学校在线体育课中展开试点;轨交运维领域中,公司同中车电气在宁波、无锡等地铁运维项目中已展开合作。
2022年或成AI企业上市“大年”,格灵深瞳估值可期
高质量经济将是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的绝对走向,而AI毋容置疑是开启这个临界点的最佳钥匙。
AI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虽然国内AI的商业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丰富,尚未形成定局。但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格灵深瞳这样的企业都在探索进度,并不断改善盈利情况。
而2021年12月30日,商汤科技以3.95港元/股的发行价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最大涨幅便超过20%,并于2022年1月4日达到了9.7港元/股的最高价,充分反映市场对于AI企业的热情。
商汤的成功上市意味着真正的AI第一股诞生,这为中国的AI独角兽们上市取得了开门红,让人不禁期待,2022年是否会成为中国AI企业上市的“大年”。
而格灵深瞳在过会后仅仅不到2个月就拿到批文,这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公司核心技术以及盈利能力的认可;未来,随着公司发行工作的推进,格灵深瞳也将成为科创板AI第一股。
而回归至募集项目中,格灵深瞳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主要用于公司现有主要业务、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升级。
未来,格灵深瞳也表明将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把握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结合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造广泛、高效、易用、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据中泰证券分析师韩筱辰表示:“当下,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电商、游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在接近尾声。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启,硬科技是国家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AI赛道是短中长期都具备价值,且确定性相较其他硬科技较强的赛道。”
而中泰证券分析师张帆则表示:“AI行业算法与应用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随着格灵深瞳募投项目推动公司研发、生产、落地能力上的增强,公司有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行业实力以及市场地位。”
伴随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政策,以及后续AI企业陆续注册,2022年或成AI企业上市“大年”,格灵深瞳等AI企业也有望收获更高的估值。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