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快讯 > 正文
这个行业火了!1年融资近40亿!中石化、同仁堂等企业跨界入局
2022-03-05 07:20: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原标题:这个行业火了!1年融资近40亿!中石化、同仁堂(600085)等企业跨界入局

作 者丨申俊涵 实习生陈立

今年2月底,美国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即蓝瓶咖啡)中国大陆首店在上海开业,众多消费者慕名而来,引发尝鲜排队热潮。

蓝瓶咖啡开业的盛况背后,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咖啡行业整体高速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达569亿元。未来几年,预计仍有超25%的复合增速,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30亿元,2023年达到1806亿元。

在千亿高增长的中国咖啡市场中,不仅有蓝瓶咖啡、Tims咖啡等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本土“搅局者”也是前赴后继。

一方面,传统商业正以更开放的态度拥抱咖啡生意。近日,中国邮政旗下邮局咖啡开业、狗不理成立咖啡公司,这些跨界动作惹足了大众关注。

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新式咖啡门店、咖啡品牌百花齐放,快速成长。它们是外界看来现阶段显露疲态的消费投资市场中,少有的资本宠儿。

2月28日,本土创意精品咖啡Seesaw Coffee宣布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此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的全国门店拓展和数字化建设。3月1日,在2021年一年时间内完成三次融资的Manner Coffee宣布,在全国10座城市同时开业200+家门店。

“不同背景的主体经营咖啡业务会有不同的特点,但大家面临的是同样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真正把产品做好让消费者获得好的体验,怎样在内容端、社交端、生活方式端做出特点,是现阶段需要下更多功夫去考虑的。”麦星投资合伙人郑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传统商业做咖啡:抓住年轻用户,赢在网点数量

咖啡本身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和一定的成瘾性,产品功能价值突出,且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复购。近几年,随着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饮用咖啡的习惯逐渐养成。

在产品属性之外,咖啡消费也有着很强的精神消费属性。对年轻消费群体来说,午后与朋友相约在咖啡店聊正事或者轻松聚会,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选择。

面对巨大的咖啡市场和不断成熟的咖啡消费者,传统商业跨界做咖啡业务变得更加频繁。

此前,就有中石化自建咖啡品牌易捷咖啡,同仁堂推出中药咖啡,全家、711、便利蜂、喜士多便利店推出咖啡业务等先例。

今年2月14日,中国邮政开出第一家邮局咖啡落地厦门国贸(600755)大厦,正式进军咖啡市场。2月22日,老字号天津狗不理注册成立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试图在热闹的咖啡市场分一杯羹。

“中国邮政这样的传统企业面临新消费人群时,会想要有一些品牌形象上的升级,让大家更好的去接受它。选择借助咖啡业务发力,可能是因为咖啡作为舶来品,自带时尚生活方式的属性,契合年轻人的精神消费特点。”一位消费领域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对狗不理这样的老字号餐饮企业来说,做咖啡业务同样是抓住年轻用户的一种积极探索。据了解,早在2015年初,狗不理就宣布获得澳大利亚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高乐雅在中国的永久使用权,并计划五年时间新开200家连锁门店。如今七年过去,高乐雅在中国仅开出20多家门店。

“此次成立咖啡公司,可以看出狗不理再次尝试发展咖啡业务的决心。”

上述投资人分析说。狗不理以经营包子、点心为主,它一天里的经营时段比较有限,且仍然是一个地方性特色比较强的品牌。积极发展咖啡业务有利于老品牌的转型发展,或将为企业业绩增长打开第二曲线。

而对便利店来说,卖咖啡跟卖豆浆的逻辑可能差不多,是很好的便民服务补充,且能够抓住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咖啡消费人群。以2017年成立的便利蜂为例,考量到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快咖啡有所需求,便利蜂从2018年开始向所有门店推出咖啡品类,价格大致在3-11元。四年时间,便利蜂咖啡成为门店高销品类之一。

2021年时,“不眠海Sober Hi”饮品站悄然出现在大量便利蜂门店中。据了解,不眠海是与便利蜂平行的独立品牌,主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精品咖啡、手冲咖啡的需求,并增加了新式茶饮品类。

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自助咖啡与不眠海的同时推进,是为了给到消费者“一站式”的购物体验。未来,便利蜂将继续利用自身在数字化优势,研发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网红咖啡。此外,便利蜂也会在扩大门店数量的同时,将咖啡作为主打产品推进新开门店。

“传统商业做咖啡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网点数量足够多、租金成本可以复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中咖啡馆连锁化不足的缺陷。但劣势在于,产品如果无法占领用户心智,业务模式可能很难跑通。比如中国邮政此前做奶茶店并不是很成功,中石化做的易捷咖啡转化率也比较低。”一位连锁咖啡从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资本蜂拥新品牌:高预期形成高估值,决胜在于调性、产品力、连锁化能力

多位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传统商业转型做咖啡是对市场的一种补充,但很难成为主流,咖啡市场的引领者一定还是专业的咖啡创业者或企业家。这或许也是,咖啡赛道近些年如此吸金的主要原因之一。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国内咖啡品牌的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24、25和32,交易金额分别为15.99亿元、15.82亿元及39.36亿元。在融资规模上,2021年比前两年加起来还要多。

2月28日,Seesaw Coffee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在宣布融资消息的同时,Seesaw Coffee也对外公布了2021年的业绩情况。2021年品牌完成超3倍业绩增长,同店销售比高达85%。2022年,团队计划在上一年基础上实现3倍业绩增长。

基石资本参与到此次对Seesaw Coffee的投资中,其董事总经理华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Seesaw Coffee在2012年创立,是上海精品咖啡的鼻祖,有好的产品品质和品牌调性。后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门店、供应链进行打磨,具备了标准化输出能力。同时,2020年Seesaw Coffee捕捉到中国消费者咖啡消费茶饮化的趋势,推出了创意咖啡产品线,满足了入门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总结来说,Seesaw Coffee基本功扎实,产品创新、供应链、品质把控、服务标准化、门店设计能力强。同时,具有很好的品牌美学、品牌调性,并善于捕捉趋势进行创新,这些都是基石资本所看好的地方。”华都说。

咖啡市场中的佼佼者,还有快速扩店过程中的Manner Coffee。其在去年获得淡马锡、美团龙珠、字节跳动的投资,在2021年6月字节跳动入局后,Manner Coffee的投后估值涨至30亿美元,不到半年实现了估值的翻倍。另外,获得启承资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等投资的M Stand,估值涨幅也十分惊人。其在A轮融资的估值为7亿元,6个月后的B轮融资时估值涨到了约40亿元。

资本为何愿意给咖啡新品牌以高估值?郑重认为,首先,这些估值体现了投资人对咖啡品类和具体品牌增长空间的预期。无论是从对标欧美咖啡消费整体规模角度,还是从中国市场咖啡头部玩家集中度角度分析,投资人会觉得,国内咖啡市场可能会出现不止一个百亿估值的咖啡品牌。

第二,近两年来全球货币超发,资金希望找到更好的投资方向。中国消费市场相对稳定,美元基金更多参与到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投资中,选择了咖啡品牌作为投资标的。“所以短期来看,现在对一些咖啡品牌的估值可能透支了未来的增长空间,但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有其合理性。”他说。

但资本力量只能是助力,能够在咖啡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品牌本身的调性、产品力和连锁化管理能力。华都表示,咖啡与生俱来具有调性,代表一种生活方式,这一品类本质是一种成瘾性的消费品,同时兼具提神醒脑的功能性、第三空间的社交属性和愉悦自我的属性。连锁品牌只有将这三种属性中的至少两者做到极致才能成为咖啡领域的主要角色,反之会被边缘化。

放眼未来咖啡市场,华都认为,中国与国外不同的趋势在于,中国的茶饮和咖啡可能走向一种融合。咖啡茶饮化、茶饮咖啡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同时,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对Seesaw Coffee进行了投资,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布局。

“未来,能够对标星巴克,成为全球布局的现制饮料公司的可能是一家品牌集团,既有茶饮业务又有咖啡业务,资本也愿意助力这种代表中国的品牌集团形成。”她表示,“这也是基石资本正在努力做的事。”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