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个人养老金提上日程。“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信号不言而喻。而在“一家独大”的第一支柱面临可持续性的挑战,第三支柱又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之下,个人账户制或许会成为个人养老金乃至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瞄准个人账户制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强调,要完善制度设计,合理划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养老责任,为个人积累养老金提供制度保障。要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配套政策,抓紧明确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让参与各方有章可循、制度运行可监测可检验。
据了解,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而个人养老金则是第三支柱中的关键。
中央定调个人养老金,并不突然。今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就曾透露,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8个月后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再次提到,发展养老第三支柱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当时,聂明隽便提到了一个关键的信息: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建立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研究》中曾介绍,“个人账户制”是政府鼓励个人向专门的账户进行缴费,个人根据自身风险收益特征选择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养老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积累养老金资产的制度安排,并且将遵循个人主导、自愿参加,享受税收优惠制度三大原则。
在该制度下,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是账户持有人,载体是账户,打破养老金产品的壁垒,使账户持有人可以用一个账户购买所有符合条件的金融产品,提高第三支柱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陈凯曾撰文指出,账户制的个人养老金可以结合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风险类型的投资产品,丰富个人选择,提升个人参与感。此外,账户制下投保人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账户的变化,了解自己的退休养老收入,增强投保人对制度的信任。
“叫好不叫座”的第三支柱
个人账户制度有望以其灵活、直观的优势调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活力,但由此也反映出了背后一个关键的问题:近年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探索似乎并不如人意。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发展已经经过多年探索,并分别建立了城乡两套独立运行的体系,但依然属于自愿而非强制性质,还有大量人口目前处于空白状态。
今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迎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也表示,第三支柱是自愿的商业性体系,第三支柱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老百姓金融消费习惯、预期寿命、老龄化和出生率都有关系。“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支柱的整体比例非常低。”肖远企说。
就2018年启动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而言,根据人社部和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试点地区参加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只有4.88万人,保费总额也仅有4亿多元。从三年试点进展来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叫好不叫座”,发展速度远低于市场预期。
“实际上,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这些都可以算作养老金的一部分,但这些储蓄多以短期为主,不具备养老特征。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把不具备养老特征的大量个人资金转化为长期的、有养老属性的、有相对安全保障和一定收益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肖远企表示。
而聂明隽提到的另一任务,即规范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聂明隽指出,要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和监管,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将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都作为个人养老金的产品,以利于参加人根据不同的偏好自主选择,也为市场充分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柏文喜表示,《意见》的通过,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居民的养老选择,对促进个人养老金全覆盖以及提升养老金保障能力与替代率产生积极影响,在解除老百姓养老负担与顾虑的情况下,有力促进当前消费与百姓生活质量。
求解养老难题
“人口增速下降导致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与养老金领取人口比例降低,不断加大养老金代际更替压力,同时,一些未充分就业和灵活就业人群的养老问题也需要正视。”柏文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国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也迎来了挑战。今年5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早在2019年,人社部就曾提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高峰持续长等特征明显,让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养老不能只靠基本养老保险”的结论也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
“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重在保基本,个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助于提高养老质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利于健全全生命周期理念,落实养老的个人责任,丰富养老资源。“中国存量老年人总体支付能力并不是很强,个人养老金制度既要照顾现实,更要着力于新增老年人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孟立联说。
而着眼未来的前提,则是个人与金融机构都应做出相应调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积累养老资产,而非简单的长期储蓄,”娄飞鹏指出,“个人需要从理念上由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根据个人情况,既积极参与又量力而行,按照长期投资思路提高这方面的积极性。从金融机构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仅是资产的保值,更重要的是资产增值,要切实做好资产配置追求长期投资收益。”( 陶凤)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