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按照教学日历,蕉岭县蓝坊镇中心小学校长汤喜梅正进行暑假工作安排。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即将来校进行志愿服务团队的资料。
“我们将借助这些志愿力量,进一步推动我们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发展。”汤喜梅介绍,蓝坊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成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教师用心”的重要教学载体。
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点亮农村孩子心中的灯。一直以来,蕉岭县统筹实施、一体推进,秉持“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亦学亦乐、增智增趣”的理念,在全县8个乡镇建立起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率为100%。
日前,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通知》,明确梅州蕉岭县为全国50个率先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
从乡村学校少年宫到乡村“复兴少年宫”,蕉岭县正朝着“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的育人目标迈进,切实把乡村“复兴少年宫”打造成新时代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高地,探索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和管理的蕉岭模式,助推蕉岭乡村振兴和农村文明进步。
全域推进
全县乡镇均已建立
乡村学校少年宫
从蕉岭县城到蓝坊镇中心小学,蜿蜒的山路成为城区与乡村的分界线。蓝坊镇乡村学校少年宫,位于蓝坊镇中心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正值放学,少年宫多功能教室不时传来师生欢乐的笑声。
从无到有,蓝坊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发展,牵动着该校老师的心。“建设以前,我们也想开展相关的少年宫活动,但是碍于场所限制,很多没办法实现。”汤喜梅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建设资金等问题,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一直被搁置。
近年来,在中央公益彩票支持建设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蕉岭县通过自筹资金30万元,在学生人数不足300人的蓝坊镇中心小学、南磜镇中心小学,增建了2所县级资助的乡村学校少年宫。
这让汤喜梅兴奋不已,立马着手一系列配套的课程设置。“我们的硬件设施不算是最好的,我们就动员教师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汤喜梅介绍,以学校少年宫建设为契机,学校整合资源开设系列少年宫活动,学生精神面貌有了极大改善。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使用工作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增加农村儿童课外活动,丰富农村儿童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此,为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全覆盖,有力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日常运作,蕉岭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文明办、财政局、教育局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2019-2020年蕉岭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
“我们还特地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推进会、培训会,带领各乡村学校少年宫负责人到兄弟县市进行观摩和交流学习,并率先邀请市教育局来蕉岭县指导工作,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逐条检视剖析。”蕉岭县教育局党组成员罗思忠介绍,全域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让乡镇学校的教学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新铺镇中心小学,是蕉岭县较早一批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学校,至今已经运行7年,其中带来的变化,该校校长刘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运行,学校也在同步发展,同步提质扩容,让乡镇小学的学生同样能够享受到县城小学的教学条件。”他说。
近年来,新铺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逐渐增多。截至2020年入学数据,已经从原有的690人增长至860人。刘超坦言,更多家长愿意将孩子留在当地求学,这种现象除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同样功不可没。
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当作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惠民工程、希望工程、德政工程来抓,蕉岭县加大经费的保障,到目前共拨付经费约250万元,用于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硬件配备、设施维护、教师聘用、课程开设和活动开展。
此外,蕉岭县相关部门还不定期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到各乡村学校督查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开展、档案资料整理及经费使用情况,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因地制宜
乡村学校少年宫
特色活动百花齐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跆拳道的基本功……”在蕉岭县乐群小学的操场上,外聘教师黄岸对跆拳道的基本功进行分步讲解,在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开展特色活动,开设相关课程,既要有硬件支持,更要有软件支撑。
在师资队伍方面,蕉岭县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均已配备了由专兼职辅导教师、社会志愿者、外聘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共计160余名。
“充分用好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吸收外聘教师,以便满足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丰富的特色课程。”蕉岭县乐群小学校长丘忠庆告诉记者,根据学校少年宫的发展需求,学校外聘了3名辅导教师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管理。
乡村学校少年宫既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它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既要建好,更要用好。蕉岭县引导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把握主旋律,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载体,以学校师生需求为导向,求同存异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活动。
“我们学校以客家文化为基础,开展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等兴趣班,还外聘教师开设跆拳道、拉丁舞等兴趣班,让学生自由选择,培养兴趣爱好。”丘忠庆表示,乐群小学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其中学生来自13个省份。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既有效填补了学生放学后的“教学空白”,也让家长有更充足的时间接送孩子放学,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让德育教育、兴趣爱好、民俗文化融入活动,把少年宫办成农村孩子的幸福乐园。目前,蕉岭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包括书法、围棋、绘画、手工制作、国旗护卫队等98个兴趣班,覆盖学生2700余名。
“我选择的是书法兴趣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时间安排也比较合理。”学生小罗告诉记者,学校少年宫的课程开设,让他们至少能掌握一至两项技能。
立足原中央苏区县的红色资源,蕉岭县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唱红色歌曲”“诵红色诗词”“读红色故事”三部曲来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同时,发挥本地特色融入客家元素,举办了民族乐器培训班,让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与众多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一样,蕉岭县新铺镇中心小学还尝试将活动与劳动相结合,把活动场所搬到学校后山的劳动生产教育(林果)基地。
30亩的柚树基地,按照区域划分给各个班级进行负责。“学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项目,组织每个年级每周至少到基地开展一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学习柚树除草、翻土、施肥等技能。通过少年宫活动学到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锻炼劳动品质。”刘超介绍,学校还聘请专业的农技人员,给学生们进行农技指导,感受乡村独特的文化。
负责基地管理的老师介绍,学校的柚果预计于9月采摘,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生都能够品尝到自己管理的柚子。柚果销售盈利的钱,学校将投入到少年宫的升级改造中去。
持续发力
无缝衔接建好
乡村“复兴少年宫”
蕉岭县被确定为全国50个率先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无疑是对蕉岭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肯定与鼓舞。
乡村“复兴少年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现有场地设施、依靠志愿服务力量,积极为他们提供快乐成长的条件、实现梦想的机会。
从乡村学校少年宫到乡村“复兴少年宫”,蕉岭应补好哪些短板,奋力而为之?
“蕉岭县将成立乡村‘复兴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在原‘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增加文化旅游、民政、团委、妇联、科协、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罗思忠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融入融合,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理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儿童之家、4点半课堂、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资源,保障硬件建设需求。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农村孩子的活动场所,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从乡村学校少年宫到乡村“复兴少年宫”,变的不仅是名字,更是建管用育并重的全面推进,融合推进。
在原有乡村学校少年宫基础上,蕉岭县提出要无缝衔接建起“复兴少年宫”,拓宽保障活动经费、加强人才培养、丰富活动载体,让乡村学校少年宫与“复兴少年宫”联袂起来,实现“1+1>2”的建设成效。
具体而言,建设中要进行结对共建,引进县城的优秀师资和有专业专长的志愿者团队,提升辅导水平和活动质量。为农村青少年开展课外教育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满足农村儿童少年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更高期盼与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改善乡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阵地薄弱的状况,推动乡村学校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
谋在先干在先。当前蕉岭县各级部门凝聚共识,明确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抓手。
“我们学校组织学习建设的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初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建设方案。”刘超介绍,学校将进行提质扩容,兼顾“复兴少年宫”的建设,提供更多功能室,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职责,各活动项目也制定了可行的活动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梅州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纳入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的优势,蕉岭县在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工作中,还将着力打造红色课外活动的蕉岭复兴少年宫样本,让每位中小学生做到活动学有所思、学有所成,传承党的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
此外,为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全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蕉岭县还将推动各复兴少年宫组织学生到县世界“数学小镇”开展“领略客家人文、感受数学之美”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黄培强)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