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快讯 > 正文
法治之刚凸显科创之力 科技创新向尖深进发政策保障亦有待跟进
2021-07-06 09:29:32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7月1日施行的《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下称《条例》),堪称“十四五”开局之年广州科创领域首个全局性新政策。该政策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广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创新链全链条不同领域的实践准则。

“十四五”期间,广州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法治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作为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立法牵头部门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刘群指出。

《条例》既体现了广州将产业、科研“两手抓”“两头硬”的发展思路,也展现了广州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地位的发展态度,更表达了全市深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需求▶▶科技创新向尖深进发政策保障亦有待跟进

广州针对科技发展制定地方性法规已有先例,但往往着眼于科技创新的某个环节。作为一项体系化大工程,科技创新向尖深进发,与之配套的政策保障亦有待跟进。

《条例》的出台实施正是基于现实发展需求。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战略目标,锚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在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上取得了新突破。

因此,《条例》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全”——包含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人才、科技经费和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区域与国际合作、创新环境八大要点、约九十条规定。

“广州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创新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吴汉荣介绍,近年来,一方面广州加大了对原始性创新的投入;另一方面,广州科创应放在大湾区的视角下考察。

对此,《条例》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到很高的地位单列一章。这说明,广州首先要把创新的“根本”或者说“源头”做好,将创新工作的重点从提升企业数量、质量,发展到如今的“两手抓”:既要抓好产业发展,也要加强科学力量的培育。

同时,《条例》在“区域与国际合作”部分,提出建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谢惠加表示,《条例》回应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引领▶▶打造宽容、稳定、职责明晰的科技创新生态

从一审稿到二审稿,再到施行稿,《条例》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汇聚多方智慧、意见,是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助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实际上反映出广州创新生态不断优化,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把精力放在创新创业上,减少管理上的繁文缛节。”吴汉荣说,《条例》对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法治化保障。

《条例》如何起到推动创新生态优化的作用?

在刘群看来,《条例》首先具有“引领”作用。广州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先进做法,反复琢磨、学习,把能够借鉴使用的经验都纳入进《条例》,让法治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其次,《条例》体现出“宽容”,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审慎包容的环境。刘群表示,在《条例》中,很少使用严禁、禁止、不准这类词语,大多数都是鼓励、支持的态度,除非是在涉及下限或底线的内容中,如强调科技人员的伦理道德风险防范以及科研诚信防范。

此外,《条例》还彰显了“稳定”,助力广州营造稳定的科技创新环境。“这对于科技创新极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一个部门的政策朝令夕改,那么再好的人才、企业也不愿意来,因为这样会使之无所适从。”刘群说。

《条例》明晰了广州科创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各方职责。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保障科技工作者权益和自主性,成为主基调。政府则更多扮演引导、兜底的角色,例如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政府可通过指令性任务等方式组织攻关。

落地▶▶在原则性规则之下持续做好政策配套

科技创新是面向未来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地优化提升相关政策和措施。

“《条例》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也不能解决所有的工作。”广州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副处长周国伟认为,接下来要解决企业和政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市、区相关部门对信息的整合共享,对相关的事项制定政策兑现事项清单,在政府服务平台上实施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清单式管理。

通过日常的工作和调研,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发现,很多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专长并不在解读法规、分析政策,如人才优惠政策不断更新,让人很难迅速理解。

因此,徐嵩建议,政府要做的就是政策的整合与送达。“这就像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政府是技术的持有方,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企业就是应用场景,最重要的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打通整个闭环。”

作为一项法规,《条例》中的内容多为原则性规定。刘群说,“一个好的法规,实际上是一个框架,它需要更多兼容的配套政策,来保证其能落地实施,还要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生态环境。”

刘群也表示,要加大《条例》的宣传、培训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它,推动进企业、进部门、进科技人员的心中,让他们知道包括引才育才、营商环境、科研经费等方面有哪些政策以及如何落地。(李鹏程周甫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