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称为“帽子、位子、票子”的三项制度(人事、劳动、分配),一直是国企改革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我市国企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近日,记者走进国网重庆巫山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巫山供电公司),深入了解了该企业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的举措。
据悉,自2018年起,巫山供电公司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如今已基本建立起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激情得到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动力显著增强。近三年线损下降超3个百分点,年均增效300余万元。三年来反窃查违成效582万元。树立起了“谋事干事成事”“无功便是过”的理念,凝聚了干事创业、争先奋进的浓厚氛围。
打破“铁饭碗” 员工能进能出
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入国企,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好坏都能干一辈子。
但在巫山供电公司,这已经是“过去式”。
据悉,为了打破“铁饭碗”,建立起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近年来,巫山供电公司大刀阔斧开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加强员工管理。去年起,公司还开展了机关作风年提升活动,对考勤不正常员工进行调查、约谈传导压力。员工无故迟到2次就会被通报,迟到3次就会被约谈,若存在严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公司还将依法依规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今年,我们在考勤监督检查中发现,物资部门的一位仓库管理人员,经常迟到甚至不在岗,我们便对其加强劳动纪律管理,作了辞退处理。”巫山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祖才介绍,自开展“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公司严格执行契约化《劳动合同书》退出管理制度,2018年到如今,公司因职工违反劳动纪律等因素共解除了8人。
除了严格劳动纪律,巫山供电公司还全面梳理了社会化用工情况,提升用工效率减少冗余人员。去年,对“站所合一”的两座变电站守护工作整合后转交属地供电所负责,减少保安4人。
“以前大家都认为进入国企就端了‘铁饭碗’,现在的国企可不是这样,干不好同样走人。”陈祖才说。
告别“大锅饭” 收入能增能减
6月20日,巫山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余女士拿到工资条,惊喜地发现工资比上月多了1000多元。
原来,因为上月她在优质服务、电费回收、反窃电方面的各项工作指标优秀,绩效工资上浮了38.46%。
“这很正常,我们的专责绩效经常可以拿到中干副职的月度绩效水平。”陈祖才表示,三项制度改革以来,公司建立起整体组织绩效体系,以及做实各层级绩效管理,班组采取工作量化积分制,配网故障次数、输电线路故障和变电故障停运率、综合线损率、反窃电成效、电费回收率等纳入量化考核指标,并将员工工资与效益挂钩联动,建立起了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的薪酬体系,鼓励多劳优劳多得,杜绝“大锅饭”的管理理念。1-5月同层级月度部门(车间)相差36.87%。
据悉,今年来,巫山公司还同步调整绩效分配模式,进一步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倾斜,生产车间月度绩效基数比职能部门高0.03,公司还采用退“二线”中干月度绩效浮动模式进行绩效管理,每月由部门(车间)安排3-5项具体工作任务,月底对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在月度绩效会上公示,根据评分多少确定月度绩效系数,提高退“二线”中干工作的积极性,同层级退“二线”人员1-5月月度绩效相差19.75%。
“这就是公司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初步打破收入吃‘大锅饭’的成功实践。”陈祖才说。
破除“终身制” 岗位能上能下
“要不是单位改革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我不会这么快进入中层干部行列。”
今年32岁的刘芳宇,大学毕业后进入巫山供电公司,从营销部普通职员做起,因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异,在今年5月,她成功竞聘上润德巫山分公司副经理。
在此次竞聘中,同是88后的李良娇、严龙台,也从此前的主任助理分别成为了财务部副主任、输变电运检中心副主任。
据悉,为实现岗位能上能下,近年来,巫山供电公司不断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建立起岗位竞聘常态机制。
公司现有2007年以来入职大学生6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5%,目前绝大部分青年员工已经成为所在部门、车间班组的核心力量。其中,2019年,有2名88后的优秀青年竞聘为中层领导副职岗位,2名原中层人员退出中干序列,遴选3名优秀青年人才为主任助理,评选了20名公司优秀青年人才。今年,公司开展了专责、班组长空缺岗位竞聘3次、岗位4个,新提拔兼职副总工程师3人,中层管理干部4人,其中80后3人,70后1人。公司旗下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减少管理专责岗位2人,3人降岗使用。
“今年公司还成立了青年员工集训班,将青年员工组织起来进行针对性培养锻炼,进一步系统提升青年员工能力素质。”陈祖才表示,下一步,公司还将适时开展职员和专家人才、职员竞聘工作,打通多渠道人才成长通道,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孙琼英)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