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快讯 > 正文
国家不断加大整治力度,非公立医院名称乱象引发广泛关注
2021-06-08 13:45:21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

“在商业保险报销时遇阻,才知道就诊的燕郊人民医院是私立性质的,问了身边人,都以为是公立医院……”近日,河北廊坊市的杜先生向媒体反映私立医院挂“人民”的名字,给患者造成困扰。记者调查发现,这家早已不是“人民医院”的民营医院,确实仍挂着“人民医院”的旗号。(见6月6日《健康时报》)

去年,不少地方相继启动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工作,大批涉事民营医院摘掉了“人民”二字,上述医院也是其中之一。当地卫健委证实,该医院已于去年12月改名为“燕郊福合第一医院”,系民营医院,不属于事业单位,并更改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可见,这家民营医院正在“暗度陈仓”。表面上更了名,实际上不仅继续挂着“人民医院”的牌子,而且其落款、公章、单据、宣传资料等都在继续使用旧名。

有关部门曾多次明确要求,“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名称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机构使用,公立医疗机构改制为股份制医疗机构的,不应继续使用“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及“××市”等含有行政区划名称的机构名称。

近年来,非公立医院名称乱象引发广泛关注。除“人民医院”为非公立医院外,民营医院“傍名牌”的情况也饱受诟病,协和、同仁、华山等知名医院纷纷“躺枪”,山寨医院遍地开花。

为此,国家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履行名称管理职责、严禁利用名称误导患者、严禁使用未经核准的医疗机构名称、严格排查清理违规医疗机构名称、依法严厉打击医疗机构利用名称违规执业等要求。

无论是“傍人民”还是“傍名牌”,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一些民营医院心存侥幸、敷衍整改,被曝光、被处理只是早晚的事。绞尽脑汁“抱大腿”不是明智之举,找准市场定位,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办医的有利政策,差异化发展,才是正途。

此事也提醒相关部门,对整治工作要“回头看”,谨防“烂尾”。(陈广江)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