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快讯 > 正文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湘江新区转型创新发展也迎来了关键期
2021-04-28 09:43:32 来源:央视网 编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湖南湘江新区(以下简称“湘江新区”)始终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湘江新区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8年4月湘江新区双创工作在国务院大督查中受到通报表彰。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湘江新区转型创新发展也迎来了关键期。

战略先行 赋能“双创”

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湘江新区印发了《湖南湘江新区2021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政府投资项目353个,年度投资321.17亿元;社会投资项目309个,年度投资991亿元。

2021年,湘江新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并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创新引领、务实担当,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战略,围绕做强319国道先进制造业发展轴和构建湘江科创走廊,加快打造“一城五基地,五区五小镇”,即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江科创基地、中南大学科技转化基地、湖南大学创新转化基地、湖南师大文创基地、国防科大军民融合基地;梅溪湖国际社区、洋湖总部经济区、高铁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湘江融城科技小镇、通航小镇、基金小镇、体育小镇、海归小镇,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排头兵。

据湘江新区国土规划局规划编制处处长饶国祥介绍,将九华新片区建设成为长株潭融城发展先行区、山水洲城宜居新典范、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为湘江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能。他表示,任何一个战略不能只局限在自身,更要搭上国家战略的大车,比如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虽然湘江联动长江的短板依然存在,但如果把城市群建设完整,将会成为湖南的重要成果。

引进人才 就地“生根”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是创新的“战场”,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除了战略上的部署,如何将人才引进,并让企业稳住脚跟,湘江新区也有一套独特的“秘籍”,从而让自己“新上加新”。

2017年6月29日,长沙市政府就正式出台了《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又称“长沙人才新政22条”),其中包括如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后科研人员生活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先后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及高端人才团队。

湘江新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新区范围拥有两院院士31位,长江学者70人,海归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名,博士后等高端人才140余名,由北上广深地区赴湘人才2500余名,应届大学生就地创业就业人数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

“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是政府赋予我们的,那么我们这些经济权利就可以直接来为所在区域的企业服务。”湘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局长郑平表示,由于每个不同的企业它有不同的诉求,所以湘江新区会量体裁衣,提供定制化服务。

湘江新区成立之初,推进大部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管委会下设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部、项目建设部、投融资部和纪工委“四部一委”,后来根据工作现实需要,调整为一部一委四局两中心。郑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是喊‘保姆式’服务,我们喊出来的是‘妈妈式’服务。”对此她解释,由于湘江新区采取的是“大部制”,因此从招商落地到签约再到企业“落地”,始终要密切关注并做好对企业的帮扶,直到稳定运行后再“放手”。

此外,“妈妈式”的服务不仅是要把企业项目拉进来,更是确保它们要留得下且发展好,从而把其上下游产业链生态伙伴带进来,以此往复,形成有规律、有规模的产业生态,企业因此配置个性化政策和环境支持等也必成为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我们小镇的整个成长和新区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五八科创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翔对于湘江新区所提供的“妈妈式”帮扶深有体会,“包括我们新区的很多重点项目,其实都是我们新区管委会的一些领导直接带过来的。”此外,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政府也会给小镇推荐相应项目,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刘翔表示:“我们和新区的互动非常紧密,基本上就是一家人了。”

当企业一步步“落地生根”后,也在对湘江新区进行着无声的“反哺”。它们不仅引进其上下游产业,带动部分当地企业实现增收,也对省市区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查缺补漏。据了解,58小镇入驻企业136家、5000名创新人才聚集;湘江基金小镇服务实体经济,以基金为桥梁,精准招商……

从前的湘江新区招商靠土地,现在逐渐转向靠科技、靠产业生态来吸引人才。近日,一位已经成功孵化了几个上市公司的海归给郑平打来电话,提出回长沙的意向,原因就是营商环境、政策扶持都非常有利于他的发展。通话结束前,郑平说:“我在长沙等你。”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