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东莞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当好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坚持制造业立市 集聚产业链全要素
一直以来,广东省东莞市坚持走制造业立市、强市之路,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巨变,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涵盖24个行业大类、6万多种产品,形成“五大支柱”(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和“四大特色”(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产业结构。
智能手机领域,在华为、OPPO、vivo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东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一部智能手机里面95%的零部件都可以在东莞“一小时通勤圈”内迅速配齐,反映出东莞强大的产业基础、综合配套和生产能力,也是东莞这座国际制造业城市产业链全要素高度集聚的生动缩影。
坚持科技创新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东莞市以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总抓手,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全链条创新体系,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策源与转化主阵地,推动传统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同时,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建好大湾区大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科技创新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更大作用,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400家,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43.3%;R&D投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拥有自主品牌和研发机构的加工贸易企业占比超过四成,委托设计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超过七成。
坚持改革开放 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东莞作为开放型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进入新发展阶段,东莞市将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超前谋划布局一批利长远、打基础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对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政策的研究,加快开拓多元化市场,稳定外资外贸。支持企业加大力度开展内销市场,繁荣消费市场,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0年7月,东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评全国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东莞市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12月底,各类市场主体134.1万户,同比增长8.26%,连续8年保持10万户以上的增长。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外贸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坚持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建设美丽东莞
东莞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出的国际花园城市,还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居前列。东莞城市三分之一是山、三分之一是水,山林湖海一应俱全,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的山水莞邑特色。东莞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550个项目、32个魅力小城示范街道、10个示范片区建设;全力打造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以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为契机,有序推进魅力小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特色精品示范村、优质生活圈等建设工作,一系列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正在让东莞更具魅力。2020年,东莞水环境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空气质量达标比例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20;现代都市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交相辉映,森林覆盖率接近40%。
未来,东莞市将深入推进美丽东莞建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生态都市,强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构建高品质生活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赢得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的新优势,更好支撑东莞高质量发展。
把握新机遇,启航新征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中,东莞正以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姿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潮流,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根和魂,把培育新动能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努力当好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