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快讯 > 正文
计划经济被放弃?经济危机如何解决
2020-11-27 16:05:25 来源:腾讯网 编辑:

为什么会有计划经济呢?因为市场经济出问题了。

资本主义诞生之后,始终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场的周期性。过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经济危机。而每次经济危机,看上去都像是生产过剩带来的,但同时却又存在大量需要的人买不起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从中学教科书上就知道的那个段子说的那种情况:

孩子问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我们不烧火炉呢?

妈妈回答:因为煤太多了。

煤产量太高,超过了市场需求,大量的煤矿停产停业或者破产,煤矿工人失业,买不起煤,冬天也生不起炉子取暖。

同样的故事还有牛奶。因为牛奶产量过剩,奶农卖不出去,只好倒掉,因此而失业的人因为没有收入,买不起牛奶。

现在我们看这样的段子,会觉得很玄幻,不科学。但在19世纪,确实就是如此。市场经济体制下,导致的无序化生产,带来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的过剩,工人失业,消费能力萎缩,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直到逐渐走出经济危机,才能开始下一轮。

这也就是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很热衷讨论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结论非常简单,所有的经济危机都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过剩。也就是说,市场失灵了。

市场为什么会失灵呢?因为在当时信息搜集、传递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商人和资本家得到的信息总是过期的,是根据上一个消费周期的经营状况来估计和安排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自然会带来滞后的问题。

打个比方说,去年有人种玉米赚了钱,于是今年所有的农民都不种其它的了,只种玉米,那么到收获的季节,玉米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供应增加了,而消费能力没有增加那么多,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利润就少了,那么下一年就没人种玉米了。

所以,在19世纪许多经济学家都在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马克思给出了一个回答,那就是计划经济。通过国家根据需要来统一安排生产,供应就不会突然猛增,也不会突然严重下降了,就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纷纷加速发展,而当时全球其它地区还没有进入现代社会,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各国解决危机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对外扩张上,通过殖民地来获得更便宜的资源,以及更大的商品倾销市场。

苏联则给出了另外的方案,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开出的药方,搞计划经济。所有的企业都改造为国营企业,由国家来统一安排生产,这样就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搜集和分析、传递带来的滞后问题,进而克服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

同时,因为德国是一战前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但在一战中成了战败国,受到许多限制,所以德国也急需通过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来维持自己的经济体系运转,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不出现断层。苏联和德国马上开始合作,德国转让了不少技术,加快了苏联的崛起。

在欧洲发达国家还在一战的废墟中慢慢恢复的时候,苏联却突然建立起了一个高效的经济体系,马上开始运转。所以,仅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苏联就从一站之前欧洲比较落后的国家,成为了欧洲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到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意识形态对立,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在西方世界遭到严厉批判。而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之后,弊端也开始越来越明显,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完全依赖计划委员会才能运转,加上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苏联的轻工业始终发展不起来,直接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吃穿住行的物资始终紧缺。

冷战以苏联解体告终,欧美宣布历史终结,全世界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时代。在之后的苏东巨变过程中,苏东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之后,计划经济就成了一个很负面的词汇,名声越来越差。

但问题是,苏联虽然崩溃了,计划经济也不存在了,但资本主义固有的系统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周期仍然无法克服,生产相对过剩仍然存在。而那些放弃了计划经济的苏东国家,经济也并没有好转。即便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