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即时看!【乡村振兴】从“种”到“播”,天津这个“葫芦村”深耕农网播种希望
2023-04-06 13:27:36 来源:津云 编辑:

2023年4月初,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村民孙国玉正在大棚里对着手机镜头摩挲并展示着自家种出来的文玩葫芦。镜头另一边的直播间里,不断有人下单订货,将看中的精品葫芦扫入购物车中。

“我们村里种植的文玩葫芦,一个能卖到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大杜庄葫芦如今实实在在地打响了名号。”孙国玉说道。

像孙国玉这样在网络平台直播销售葫芦的村民,在大杜庄村并非孤例。播种季时撒下种子,收获季时又从种植棚忙到直播间,这样的流程俨然已成为当地村民习以为常的模式。


【资料图】

年产值超过一千万元的葫芦产业,如今已是大杜庄村的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靠着小葫芦上的“生意经”,这个1000多人的小村庄正走上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五年间走上葫芦种植“快车道”

4月,春暖花开之际,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这个季节,前一年秋冬季种下的温室大棚葫芦刚收获不久,村子里正迎来售卖葫芦的高峰时节。在大杜庄村,文玩葫芦的种植、加工、销售已成为一个特色农业产业,大杜庄村产出的“天津嘴”等葫芦品种,在线上线下都十分闻名。如今,村里的200多亩地种植了30多种葫芦,年产值超过了一千万元。

大杜庄村产出的“天津嘴”葫芦

“说起大杜庄村这片地区种葫芦的历史,据我所知,最早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里也一直有种葫芦的农户。不过要说成规模、有规划地种植,那还是最近五年。”谈起村里的葫芦产业由来,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红鸽说道。

在毕红鸽的记忆中,在2018年,村里还只有零星几户人家选择种葫芦“试试运气”,种植面积也不大,共计50余亩,“当时村里有一部分原来种菜、养鱼的村民‘试水’葫芦,主要方向就是种植供人观赏、把玩的文玩葫芦。那一年,他们的葫芦效益很好,也给了其他人信心。”

“看到葫芦种植的潜力后,村里没有立即盲目地扩大生产,而是决心先调查好产业情况,摸清底细。为此,村两委组队到全国葫芦种植成规模的地区,如山东省聊城市、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天津市宝坻区等地,进行调研走访并学习经验。”毕红鸽说。

大杜庄村先期的调研学习没有白费。毕红鸽介绍道,村里不少村民此前并没有葫芦种植的经验,而葫芦种植的要点与普通蔬菜又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很容易走弯路,造成损失,“要培育什么样的种子、什么样的植株能结出好葫芦,其中都蕴含着门道,需要学习,更需要栽种者亲身摸索。”

就这样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后,在村两委的系统性配置和先期几户种葫芦村民悉心的“传帮带”之下,大杜庄村的葫芦产业不仅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踏上了快车道——如今,全村葫芦种植面积增加到200多亩,参与种植葫芦的村民也从最初的五六家扩展到30多家,规模颇为可观。

好水土+勤村民

促成小葫芦“生意经”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西青区围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抓实四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积极打造培育大杜庄葫芦在内的一批高端、优质、安全的西青特色农产品品牌,力争打造更多“津农精品”——大杜庄葫芦俨然已成为地区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成果斐然,成功有因。说起大杜庄葫芦发展的优势,毕红鸽谈及了自己的看法:“要发展农业,‘水土’往往是关键所在,特别是葫芦这种农作物,并不是在任何土地上都能种出来的。在这方面,大杜庄村有着自己的优势。首先,大杜庄村紧邻南运河和独流减河这两条流经天津的著名河流,优质河水提供了灌溉所需,也孕育了此地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蒙金土’土质——这种土‘上砂下黏’,透水通气良好,保水托肥作用也强。”

有了好水土,自然事半功倍。但仅仅是自然条件优越仍是不够的,毕红鸽表示,真正让大杜庄村这片土地像“蒙金土”这个名称那样“蒙上一层黄金”的,是当地村民的勤劳和灵活。

孙国玉在自家葫芦大棚中

“每年两季葫芦,几乎要占用一户人家一年的劳作。如春季的这批葫芦,三月上旬育苗,四月葫芦苗陆续‘下地’,七八月采摘,然后还要打皮、晾晒。这一整套忙完了,又要开始着手冬天温室大棚里的下一批葫芦,这一轮下来,就又是半年时间,如此循环往复。”毕红鸽介绍道,“此外,葫芦在生长过程中比较怕冷,对温度有较高要求;葫芦易得的病虫害也较多,半点轻忽不得。”

“从几年前小范围的葫芦种植,到如今围绕春、秋两季葫芦发展了葫芦加工、葫芦销售等相关业务,大杜庄村的葫芦产业,是靠村民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毕红鸽说道,“技术上,我们攻坚克难,像如今最畅销的‘天津嘴’就是村里自己培育研发、推广壮大的,而一些从墨西哥、美国、日本引进的葫芦品种,也都经过村民悉心培育而逐渐适应本地水土。市场上,我们与天津国际拍卖公司等企业合作,立足天津和全国文玩市场,已建立了稳定客源。这些成绩都与村民的勤劳、敢闯精神分不开。”

正如毕红鸽所言,如今大杜庄村的葫芦有约一半销往天津本地市场,一半则销往北京、山东、河北等邻近省份。葫芦也早已不愁销路,每年两季葫芦收获之际,都有外地客商算好日子,直接到村里成规模地收购葫芦。村民自己手头也有许多熟客资源。

“我们的文玩葫芦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甚至最贵的一个巨型葫芦卖到了上万元,在全国逐渐打响名声。”毕红鸽自豪地说道。

从种植棚忙到直播间

“触网”这件事不简单

种葫芦这件事,不仅提高了大杜庄村村民的收入,缓解了当地土地撂荒问题,还让不少村民接触到了此前从未经历过的经营销售新模式。

现年57岁的大杜庄村村民孙国玉此前没想到,她在这个年纪,居然因种葫芦而体验到直播带货的乐趣。孙国玉是大杜庄村这几年种葫芦效益最好的村民之一,如今三亩地种葫芦的年收入能达到二十余万元。短短几年时间下来,她“触网”成功,不仅对直播已得心应手,更对文玩葫芦行业的很多细节了如指掌。

“葫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产品,众所周知,它不是拿来食用的,而是用来摩挲把玩、陈设观赏,具有典型的文玩属性。也因此,它的销售方式有独特之处。” 孙国玉介绍道,“例如,文玩葫芦并非每个收获下来的都算成品,有时一个秧上长了十几个,成品也就三四个,而成品中也分不同层次。很多客人会提前过来查看,看到喜欢的,会直接栓上一个标签,交付定金,这意味着这个还在成长中的葫芦就有主了。”

标签上写着“有人”,证明这个葫芦已经有主了

在直播平台众多的今天,上述过程已能完全经由网络完成。如今每到葫芦即将收获的月份,就是孙国玉一家最忙的时候,他们不仅要忙着给已收获的葫芦去皮、晾晒、保存,还要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给每株甚至每个葫芦发布照片和视频,以供客人远程鉴赏。同时,他们还会在直播平台做直播销售,从闷热的大棚里,到自家的库房中,直播往往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如今这个时代,想到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葫芦并不难,不过我这个年纪,很多新东西都要从头学、认真学。比如如何把葫芦的样子尽可能全方位地拍清楚,如何在直播中与客人互动,都需要慢慢摸索。当朋友圈或直播间的客人看中了我发的葫芦时,我就会直接给葫芦拴签,写上客人的姓名,这种成就感和乐趣让人难忘。”孙国玉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拴签”的葫芦

让孙国玉感到有趣的是,文玩葫芦的客户群体相当多样,从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少喜欢“盘”葫芦、懂葫芦品相和门道的人。和客人打交道久了,加上自己实际种植的经验,她自己也成了一个文玩葫芦的“业余专家”。什么是品相优秀的葫芦,葫芦的周正度、饱满度、成熟度会对价格产生什么影响,她都能在直播间里娓娓道来。

“近两年,我的直播间慢慢做了起来,每场直播基本上都能有几十人在线观看。在逐渐形成了熟客群体的同时,还不断会有新客人加入进来。他们会咨询一些文玩葫芦相关的问题,也会在看中我这里某个或某批葫芦后,直接付下定金。有时我甚至要播到晚上两三点。”孙国玉说道。

孙国玉回忆到,今年春节前的那两个月,她经常一开播就是二到六个小时不等,直播间客人多时,一晚上就能达到两三千元的销售额。这种从种植棚忙到直播间的新奇体验,让她觉得很有意思。

孙国玉在朋友圈展示的各色葫芦

小村未来,大有可期

如今,大杜庄村葫芦产业的年产值超过了千万元,近五年,村集体收入翻了五番。“村里靠种葫芦致富的种植户不少,有些经营效益较好的村民,已经用几年下来种葫芦的收入购置了新住宅。大家普遍觉得,葫芦种植这条路,在咱大杜庄村能走得通、走得好。”毕红鸽说道。

2020年8月,大杜庄村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大杜庄村正在建设葫芦生态旅游观光园,建成后,这里将有300亩葫芦观光园、6个育苗温室、20个葫芦种植温室。未来,村里还将打造葫芦文化中心,建设葫芦主题博物馆,设立葫芦烫画大师和民间艺术平台、葫芦加工体验中心等。毕红鸽表示,借着葫芦种植的东风,大杜庄村在农旅融合上同样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是天津市实施的“十项行动”之一。天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振兴种业,突出发展品质农业、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做优做强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乡亲们的日子必将越来越红火。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