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今日最新!天津推出专家讲座、民俗表演等文化活动 迎来“二月二” 感受新民俗
2023-02-21 08:44:07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


(资料图)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仲春二月,万物复苏,在传统节俗“二月二”到来之际,我市相关文化部门推出讲座、演出、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欢度传统节日。

民俗专家谈“二月二”

昨天,“海河名家读书讲堂系列活动”邀请文化学者谭汝为,以《懒龙抬头与老鼠填仓》为题,对“二月二”春龙节和填仓节的民俗文化进行解析。

谭汝为介绍,“二月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节日。在北方,农历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谈到“春龙节”的由来时,谭汝为说:“二月初二,在唐朝称为中和节或花朝节。到了明代以后便增加了撒灰引龙之举,俗称‘龙抬头’。到了清朝,在北方的汉族社会里,这种风俗形成规模,并取代了原来的花朝节,被定为春龙节。”

谭汝为表示,与“二月二”相关的民俗活动很多,天津地区的历史民俗活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引龙回,进家宅;第二,祛百病,敲炕沿;第三,吃焖子,炒合菜;第四,剃龙头,福气来;第五,忌针线,接闺女。”他还特别解释了“忌针线,接闺女”的习俗:“这两件事的主角都是女性。旧时妇女操持家务很辛苦,二月二的旧俗是‘龙抬头,忌动针线’,使终年忙碌的妇女可以偷闲一天。京津一带的习俗,在二月二还要把出嫁的闺女接回娘家团聚,也是为了让闺女在娘家休息一段时间。”

谭汝为还指出,节日文化内涵的现代性与传统习俗的合理存续并不矛盾。“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昌明,不少古旧习俗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但部分有特色的民俗在今天依然有纪念的意义,如饮食和理发等;这些旧俗伴随岁月积淀也生发出新的意义和内涵,以适应社会的演变,力求产生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新民俗。”

精彩文化活动喜迎“龙抬头”

昨天,“飘香五谷妙手生画”五谷画DIY制作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入户理发活动在北辰区燕宇艺术社区举行。小朋友们以五谷为画笔,用黄米、红米描出图形轮廓,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稚趣的春耕图,在卡纸上以杂粮五谷粘制成各种各样鲜艳美丽的五谷画。

此外,北辰区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于今日开展“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表演活动,邀请王庄村运河福源舞蹈队,为村民表演太极拳、太极扇等舞蹈。

河西区文化馆主办的“国风脉脉,龙舞乾坤”文化惠民演出将于今晚在河西文化馆三楼音乐厅举行。演出会集了我市优秀青年演员和公共文化服务团队,为观众带来歌曲、朗诵、京剧、单弦、相声、河北梆子、评剧等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记者 张帆)

关键词: 文化活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