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按照传统民俗,这一天人们要理发。本市志愿者毕凌已经坚持义务理发16年,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残疾老人都是她的服务对象。出了正月,毕凌的理发“事业”又迎来高峰期。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红桥区和苑街国和园小区,跟毕凌一起到居民家中理发。
入户为老人理发
昨日上午9时30分,毕凌带着理发工具箱,敲开了第一户老人的家门,“柴奶奶,我来给您理发啦。”柴奶奶今年93岁,腿脚不好,下楼不方便,毕凌就经常入户给她理发。找了一个暖和舒适的位置,毕凌扶着柴奶奶坐在椅子上,给她戴好围布,先用梳子把头发梳顺,然后用电推子把长一点的头发推掉。“柴奶奶,天气暖和了,我把头发剪短一些吧”毕凌轻声问。“可以,我相信你的手艺。”柴奶奶笑着说。
(资料图)
“柴奶奶的头发有自来卷,长了也特别好看,但岁数大了,头发太长,洗发会不方便。我就尽量剪得短一些。”毕凌剪发的动作沉稳且熟练,“上次给柴奶奶理发是1月5日,天津习俗是正月不理发,这不出了正月我就赶紧来了。”不到20分钟,她就给柴奶奶剪了个清爽利落的发型。“我从3年前就找毕姐理发。毕姐人善良、脾气温和,义务帮我们老人理发,特别感谢她。”柴奶奶告诉记者。
从柴奶奶家出来,毕凌又赶到第二户居民高女士家。高女士今年不到60岁,但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毕凌轻轻抬起她的头,先把一块黑色的围布铺在枕头上,再把一块大的围布铺在被子上,然后熟练地用电推子理发。给高女士理完发,毕凌又帮高女士的爱人理了发,她说:“照顾病人特别辛苦,还要带孙女,平时没时间出去,我能帮就帮一把。”
做公益传递温情
谈起义务理发的初衷,毕凌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在2006年患了癌症,出不了门,头发长了不好打理。“我当时还不会理发,就到理发厅问理发师能不能上门服务,结果人家都不愿意来。”于是毕凌就自己去学了理发,不仅方便照顾母亲,还因此开了自己的理发店。母亲去世后,毕凌发现还有很多老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出门,头发又长又乱,特别需要理发服务。
毕凌从附近小区入手,看到有坐轮椅的居民,就上去询问需不需要理发,“我提前说明是免费的,但一开始不少人不相信,当时还挺尴尬的。后来慢慢剪出了名堂,周边的居民都知道了这件事,就经常找我去理发了,很多社区居委会也联系我去入户理发。”
目前,毕凌固定入户理发的老人有二十多位,既有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也有残疾老人、卧床患者。不管谁有需求,只要拨打她的电话,她就会上门服务。此外,每周四上午,毕凌还在社区活动室义务理发,每周都有二三十人来这里剪发,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毕姐”。虽然是义务服务,但毕凌会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脸型、气质,对应季节设计发型,大家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
要将公益坚持下去
毕凌在2015年正式注册成为天津市志愿者。除了义务理发,她早在多年前就组建了小志愿者队伍,队伍里有40多名成员,既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在校大学生。毕凌会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孩子们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包括擦拭健身器材、修理损坏物品、维护社区环境等。疫情防控期间,毕凌还在线上组织活动,指导孩子们在家里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次有活动,孩子们都会积极报名,他们都觉得跟着“毕姨”能把雷锋精神真正用到实处。
今年50岁的毕凌,上有80多岁半失能的婆婆需要照顾,下有上初三的孩子需要关怀,其实每天都很忙碌,但她没有放弃做公益,“我也常常问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看到身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不能放弃,能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值当,很有意义!”(今晚报记者刘波)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