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世界热讯:非遗“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 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创造性转化
2022-12-05 18:37:42 来源:津云 编辑:


(相关资料图)

从色彩艳丽、线条勾描技法讲究的传统人物,到贴近生活、寓意深远的立体明信片,再到风靡一时的3D打印“全运宝宝”,河东区市级非遗项目“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经过不断沉淀、发展,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该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赵岩,在深耕传统的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创造性转化,为传统技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让非遗活态化融入百姓生活

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始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传旨“每年向朝廷进贡年画”,从而出现了手绘“贡尖”年画。多年来,这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赵岩坚守匠心,用传统的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融入科技,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

赵岩说:“年画的内容歌颂的都是丰收、喜庆、吉祥、富裕等美好的事物。这些是老百姓心里最朴素的追求、美好的愿望。要让年画重新走进百姓生活,就要让大家都用起来。”这些年来,赵岩依托数字技术,将精美的天津年画完美地诠释在陶瓷、雕塑、办公用品、商务礼品和生活家居装饰品上,创造出不同风格,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让年画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

他说:“年画的创作性转化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数字化技术。比如茶器,从器型开始就可以用数字化设计,用3D建模技术进行铸、造、打印。把数字科技应用到现代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上,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量产以及传播的效率。原来我的老师一年就画几幅画,静静的躺在画柜里,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电商平台等科技手段远销海外,还可以开发其他周边产品来满足现代人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例如我们开发的手办、手账、动漫,都与年画有很好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传播传统文化。”

围绕天津文化创意品牌故事

赵岩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做年画数字化开发的第五年,“我们把年画与市场上销售的有流量的产品结合,形成适合现代人审美的风格。目前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的版权有百余项。”围绕天津文化,赵岩还开发出三个系列品牌。“一个是‘沽上有礼’,传统年画品牌,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一个是‘津门有鲤’,天津地方特色的文创品牌,比较贴近生活,主要是把天津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包容进去;第三是‘津鲤’,把符合天津民俗和文化思想的产品囊括进来,形成能够代表天津文化特色的产品矩阵。”为了更好的推广“津鲤”品牌,赵岩创作“津鲤”品牌故事,“九河东去汇龙宫,精卫填海陆地生,哪吒义胆陈塘氏,津鲤呈祥万业兴。”用传说+历史故事+天津文化,铸就了‘津鲤’这一独具天津特色的城市礼物品牌。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赵岩对于年画艺术的热爱发自肺腑。他说,从小他就认为“天津年画就是最美的画”,小时候生活中处处可见年画,年画在他记忆中留下的烙印,形成了长大之后的一种情怀。“在我快到50岁的时候,这种情怀激发我产生了精神上的动力,我想去做一些事情,把年画推动起来。非遗项目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少,传承也越来越少,面临着很大的文化丢失的危险。我一直就在想,怎么把年画这个非遗项目应用到更大的场面上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的保护单位天津大德御术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技艺创新,将中国文化符号以中国好礼形式远播海内外,贡献了科技赋能文化出海的天津样本。

赵岩表示,“未来我会继续开发蕴含津沽手绘(贡尖)年画技艺元素的城市文创礼品。用社会各界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推广这门传统艺术,让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同时在运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技艺的过程中,聚焦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国好礼,做好中国礼,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今晚报记者 刘桂芳)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