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环球播资讯】【津云调查】化解矛盾、维护正义,他们这么做……
2022-12-04 16:25:31 来源:津云 编辑: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在日常生活当中,婚姻关系、邻里关系,还有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寻找答案。


(资料图片)

源头化解矛盾

就在上个月,天津一高层小区多部电梯陆续发生了停运情况,部分业主由于不满意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以及没有入住等原因拒绝缴纳物业费。缴费率远远低于物业公司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的标准。物业公司起初是先行垫付费用,保障电梯运行和二次供水,但是最后,物业公司做出决定,关停缴费率较低的楼栋电梯。

居民代表和物业对于“恢不恢复电梯运行”,以及“交不交物业费、什么时候交物业费”争论不休。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杭州道人民法庭法官赵大勇介绍,业主的欠费率相对比较高,“从以前的数据来看,欠费问题基本上物业公司会以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通过停电甚至是比较极端的方式,跟业主之间进行对抗的特别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物业服务人员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缴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纠纷预防和化解中承担非常重要的角色,应本着诚信、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将物业服务情况报告给业主,营造良好沟通、积极解决问题的氛围。

这家物业公司虽然没有把居民告上法庭,却以这种相对极端的方式催促居民缴纳物业费,这是大伙儿不能接受的。而实际上,这还不是物业和居民之间第一次闹矛盾。社区网格员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房屋装修押金的问题,物业跟业主起了一点冲突,后期通过居委会的调解,解决了。伴随而来的,是业主对物业公司的不信任感,加上这次停梯,导致矛盾激化。

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杭州道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想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可是,双方并不买这个账,依旧各持己见,谁也不让步。居民解释说不交物业费是因为物业服务不行,小区管理跟不上,而物业却认为他们的工作在一点点改善。

本来是想把脉问诊开良方的,可双方却怎么都不能平静下来好好沟通,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僵持,工作人员决定对双方进行背对背沟通,分别调解。通过背对背调解,再聚到一起时,双方少了些怨气,但是对于九五折这个折扣,居民代表并不满意。当天,法院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勘验小区。“对整体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方便我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特别是举证和质证环节,结合我们现场勘验的这个情况,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最终的责任分配。”赵大勇说,这样的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物业管理的现实情况。

这样的走访对比,工作人员连续进行了三天,最终,他们给出了物业费打7折的调解方案。这一结果,终于得到了双方的认可。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就像这起案件,办案人员的目的就是要让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更加靠前,要画好诉前调解的“同心圆”,最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据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颖介绍,截至2021年,天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已连续增长12年,民商事案件更是以年均11%的速度逐年递增。解决纠纷途径单一,打官司时间长、成本高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百姓司法获得感,成为人民法院面临的重大课题。从解决纠纷的规律来看,矛盾纠纷解决的时间节点越靠前,难度越小、成本越低、收益越高,这就是诉源治理的优势。抓前端、治未病,在矛盾纠纷处于萌芽状态时就予以化解。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长韩涛告诉记者,“我们选派1500余名党员开展法官下基层进社区入网格。”通过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等措施,推动更多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

“人民法院定纷止争职能从传统的开庭审判向纠纷产生的源头和前端不断延伸,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全市法院将拓展诉源治理的覆盖面,形成联动治理机制,切实提升诉源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李颖说。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代表国家进行检诉、侦查等等,他们是依法治国、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这就是人民检察官。

于翀,南开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夜幕降临,于翀刚刚结束对犯罪嫌疑人的提讯取证,匆匆赶回单位继续加班。

回到办公室,于翀开始逐项整理、熟悉第二天的庭审材料,这是她每次开庭前都必须要做的,不管多熟练都得再过一遍,为的就是站在法庭上的那一刻,能够胸有成竹地维护正义。

每一起司法案件中,老百姓感受到的公平正义,都离不开于翀他们的默默付出。海量的案卷,就是检察官们奋斗的战场。“严谨”二字,大家时刻铭记于心。他们经手的刑事诉讼案,往往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会被直接起诉至法院;还有一种是,研判后不构成犯罪的,不起诉处理。第三种也是最费劲的,就是那些明明存在犯罪事实,但是证据不那么充分,就需要检察官对案卷一句话一句话地分析,寻找突破点,甚至还需要与公安机关联手展开侦查,补充关键证据。

2020年,一起“套路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被移交到南开区人民检察院,由于涉案人员多达二三十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涉及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30多起犯罪事实,审查难度大。公安机关在经过前期大量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提交上来的材料,在于翀他们看来,还不足以起诉至法院,主要是银行的流水、资金的去向,包括证人证言,都需要进一步确认。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于翀他们深知,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更是奋斗的意义所在。当时,由于审查起诉期只有一个月,于翀作为专案组成员,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对案情进行剖析,在上万条转账信息和证人证言等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终于勾勒出了该团伙的主要犯罪人员构架图。

经过不懈努力,大家逐渐梳理出了“套路贷”团伙的全部犯罪事实,赶在起诉期限截止之前,撰写出54万字、近千页的审查报告,面对30多名辩护律师,于翀他们拿出掷地有声的人证物证。最终,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之下,历时7天近70个小时的庭审鏖战,最终将全案23名被告人、35起犯罪事实全部审理完毕。

去年,于翀所在的检察院在公安南开分局设立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检察官们将工作前置,从案件一开始的侦查阶段,就介入进来指导办案民警依据法律精准科学取证,为后期的诉讼打好基础。

(津云新闻记者 马雨彤)

关键词: 化解矛盾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