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走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的青静黄河两岸边、村前村后的田野上、房前屋后的小院里,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果木飘香,粮田染金。
在小王庄镇和的冬枣市场,村民李大爷笑着说,“今年我家冬枣大丰收,一斤能卖三块左右呢,这多亏镇政府帮助联系促销,基本上了消除了疫情期间市场影响。”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党委提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农业生产、特色产品种养植措施,制定了疫情期间鼓励农民增收增产的农业生产十一条等举措,为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为和农业生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是万亩冬枣,黄金梨、玉米、小麦等都获得了全面丰收。
“今年我家的玉米也没少收,比往年多卖了不少钱呢。”正在收拾玉米的张大娘满心欢喜地的介绍着家里的收成。
为了消除农业特色产品销售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镇党委及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农业产品搭桥牵线,跑出路,找市场。专门安排相关媒体推出系列产品介绍,镇党委书记李振为黄金梨、冬枣等特色农业产品代言推销,镇分管农业领导主动对接商超、快递公司解决市场和运输问题。南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相斋成了今年甜桃产品的推销员,走到哪里就把产品推销到哪里,小甜桃聚焦了民生民气,让以桃为生计媒的昔日小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唤焕发出新活力。这一系列的动作举措,终于打开了农产品销售市场。
小王庄镇精心培育打造的以“王小枣“冠名的全镇冬枣、东抛村黄金梨、南抛甜桃等一批农业特色产品,在市、区内外持续扩大影响力,今年生产的约1400万斤冬枣、30万斤黄金梨、近413万多斤南抛甜桃纷纷“名花有主”,百姓的收入也随之不同程度得到增加,“王小枣”等产品成了带动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名片。
除此之外,今年的7.74万亩玉米也实现丰收,产量超出去年8154万斤,小麦总产2240万斤,全市小麦开镰节再一次在小王庄镇举行。最近,小王庄镇又引进了新品“平蘑”养殖,鼓励党员干部带头试种,现已有徐庄子、陈寨庄等村试种养成功。
当前,滨海新区正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为重点,将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基层群众,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思想之光洒向津沽大地,深入基层的宣讲互动涤荡思想,化为干劲的生动实践正徐徐展开。小王庄镇加快绿色生态文明富裕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锚定乡村振兴目标,迎难而上,誓叫家乡变新貌的建设热潮,各村也以“三个小镇”建设为目标,实现村庄规划、乡村振兴等并举新措。
“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帮扶工作相结合,进一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区委常委、区委街镇工委书记王雪冬说。
“今年党的二十大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们按照镇党委部署,在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同时,层层开展宣讲,让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同时落实在行动上。”小苏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跃森说。
村庄以绿色生态为主,进行了重新规划,综合整理土地利用率,在引导乡亲们致富增收上再加把劲。“我们把过去无法使用的荒边沟坎推平施肥、种葱栽蒜,绿化修桥、开渠引水,让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良田,为来年丰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乡亲们也着实享受了丰收的成果。”王跃森说。
村里不仅为老年人上了保险,还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乡亲们齐聚一堂,共话家乡新变化,“村里的变化可大了,不仅修整了田间路,还进行了绿化,建起了小桥,每天早晚都能走走转转,空气好,心情好。”村民高大娘说。
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村庄美了,喜获丰收的老百姓从内心感受到了家乡新变化,父老乡亲们满怀信心,憧憬着美好未来。村民百姓自豪地说,有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我们的好日子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记者手记:“快,快,咱公众号更新了东湾河村鲜食玉米的情况,大家将这个内容转发到自己的群里和朋友圈里,让更多人了解一下。”为提高村民收入,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小王庄镇专职网格员们也运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
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民、网格员、乡镇干部......人人都是小镇农产品的推销员。
因为在小王庄镇,增收致富就是老百姓最切实的利益,农民有了收成、收入、收获,干部就更有动力为小镇多谋划、跑市场、惠民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凝聚了基层干部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共识和决心,他们正用新发展理念,拓宽工作思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