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新征程 再出发丨西青区新农人:农村大地上谱新曲 为乡村振兴唱新歌
2022-10-30 20:41:58 来源:津云 编辑:

津云新闻讯:深秋渐凉,农田里的农作物已收进粮仓,丰收过后的西青区,农民又开始了新的忙碌,他们都对来年有着不同的展望。


(资料图)

第一年试种蓝莓成功的青年农民吕欣又有了新想法、第六埠村的丰收节刚过,大片稻田也已收割,村里的副书记倪国志又开始规划接下来的都市型农业项目、大杜庄的葫芦加工手艺人朱娜也拿起今年新晾晒好的葫芦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青年农民吕欣与她的蓝莓产业

见到吕欣的时候,她一身牛仔衣,戴着女士爵士帽,像极了西部牛仔,她的身边还跟着三只小狗,走在乡间小路上,远离城市喧嚣的乡下生活,不禁惹人羡慕。

做一名青年农民,她有悠闲自在的一面,当然,她还有敢为人先的一股“闯劲儿”,吕欣二者兼备。

她带领记者走进她的蓝莓大棚,不同于平整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放眼望去,蓝莓种植更像是把大型盆栽放进了蔬菜大棚。“第一年没有经验,在土地上直接栽种没有成功,第二年换了槽栽,出现了虫子,今年第三年盆栽,成功了。”她平静的语气说着三年来种植蓝莓的得失,像是把前两次的艰辛与失败都抹去了。

询问吕欣才得知,蓝莓下一次的成熟季要到来年4月份,“一般‘五一’前后,蓝莓就可以大批量上市了。”吕欣介绍说,“现在蓝莓处于休眠期,每天做的工作就是修修枝,为了来年枝叶更茂盛。”

“下一步想把蓝莓产业做大,带动村里的农民一起种植蓝莓,为村民们增收致富,当然只有我做好了,村民看到我种植带来收益了,才会争着和我一起种植蓝莓。”吕欣笑着说。

第六埠村副书记倪国志与生态六埠

今年,短途游、郊区游成为热门,市民也大多选择不远的郊区,在生态怡人的农田,呼吸新鲜空气,带领全家近距离亲近农田,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农事活动。

刚刚结束蟹田稻收割,辛口镇第六埠村副书记倪国志眼下正在筹划着接下来的首届菊芋节。一年来,他接待了无数个研学团体与亲子家庭,大家来到生态六埠体验采摘、农事实践,感受丰收喜悦。

“近年来,带领村民发展红色教育、生态旅游、设施蔬菜生产、稻蟹立体种养等项目,形成第六埠村‘红+绿’的支柱产业格局,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倪国志说,“连续两年,村集体收入不断提升,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还将进一步突破,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

倪国志表示:“下一步,我们真正把‘红色教育’‘生态六埠景区’‘南泥湾农业研学’三大板块有效的串联起来。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村民真正过上好日子而不懈努力。”

葫芦加工手艺人朱娜与大杜庄葫芦

走进辛口镇大杜庄村,这里的葫芦吸引了记者注意,因谐音“福禄”,葫芦历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秋季已过,葫芦也由青绿色晒成了土黄色,走进村里的葫芦馆,葫芦加工手艺人朱娜正在用电烙笔仔细的在葫芦上刻画,她手里拿着的葫芦,正刻画着即将成型的杨柳青年画中的经典作品“年年有余”。

“我现在制作的就是烙画葫芦,在葫芦上烫出烙痕,这样画与葫芦融为一体,可以永久保存,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朱娜介绍说。

烙画没用一丝颜料,全凭朱娜对电烙笔温度的掌握,以及对运笔力度的控制。据了解,朱娜手中的这个葫芦已有客人订购,她告诉记者,早在葫芦未成熟,在田地里生长未摘之时,已有客户在田里定下想要的葫芦,只等葫芦成熟后收获,晒好制作,这一步叫“挂签”。

此外,除了烙画工艺,还有景泰蓝掐丝工艺。朱娜进一步介绍:“首先要挑选景泰蓝掐丝工艺的葫芦,这并非易事,需要表面光滑,形态匀称的葫芦,再根据葫芦的形状琢磨相匹配的图案。最后关键的一道工序是掐丝,要在葫芦上掐出不同的形状,最后填入细沙。”

一个烙画葫芦手工艺品,依据葫芦大小不同,能卖到几十到几千元不等,甚至还能卖到上万元。如今大杜庄村依靠葫芦产业,年产值超过4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村里还创建了葫芦工艺制作室,未来还将持续创作具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葫芦加工工艺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论是青年农民吕欣、第六埠村副书记倪国志还是葫芦加工手艺人朱娜,他们都靠着致富的头脑,用勤劳的双手,坚定地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在西青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 摄影吴涛)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