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当前时讯: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 隆福寺村 民族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2022-08-24 07:32:16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

隆福寺村新貌。

山林多奇采。葛山与天台山并肩而立,山那头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山这头就是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村。


【资料图】

午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金生走进村口隆福祥农家院。55岁的女主人刘春梅正在厨房忙着,“您先坐,刚过饭点,又上客了。”

暑热渐退,外来“山里人”多,过“皇家瘾”的一拨拨──

院落依山就势而建,房前平台半人高,登高入室,抬眼一排“清代宫廷服饰”。

刘春梅是村舞蹈队“常青树”,和她一样的10多名村民,忙时扛锄颠勺,闲时舞台闪耀。凭借以清宫廷礼仪改编的“满韵”舞,舞蹈队跳出了名堂,跳来了远方游客对小村寨的向往。这些演出服不仅用于主人装扮,游客想穿随便穿,“照张相,过把瘾。”

刘春梅是汉族人,丈夫刘永忠是满族人。年轻时,她在周边服装厂打工,他在山上搬“石头”。后来厂子倒闭、“石头”禁采,两口子两眼一抹黑,不见“钱路”。2014年,时值市民委干部驻村帮扶期间,隆福寺村上榜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伴随这一含金量十足的命名,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悄然改变。

“蓟州由西向东,从白涧镇到官庄镇,从罗庄子镇到下营镇,看吧,都火了。”石金生说,人家景区有声有色,本地人瞧着眼热,可上级鼓励搞旅游,村民直摇头,“这边睡觉吃饭,那边鸡窝猪圈,人能来吗?”

改,就从“鸡窝路”开始。村中心路两边,各种棚圈垛窝,拆的拆,挪的挪……准备敞开大门的隆福寺村,洒扫庭除,在各有关部门扶持下,内外兼修。

修缮外在,小村“显山露水”。“鸡窝路”不见了,整洁的中央大道由北及南。从村北党群服务中心奔大山,路两旁石块垒得像刀切一般,没有车水马龙,一路风清鸟鸣,到处都是板栗树,到处都是核桃林。山脚下,村民陶文明昼夜看护着山泉,泉水已滋养几代人,“甜咧,周边村也来打水。”老陶今年57岁,头些年在外跑工程,现在就爱住这“花果山”,他琢磨着开个“山庄”。

村中走访,记者好奇,“侃侃大山”听端倪。

“刘家先祖是干啥的?”

“管照明。”

“那叫‘添灯油的’。”刘永忠为媳妇“纠错”,“皇家行宫那老大、那老多人,谁管?我们村老辈儿人就干这些活儿,喂马、看院……拿俸禄,办公差。”

来刘家搜集民间故事的石金生插话,“老刘,寺里头的喇嘛,和你家有瓜葛不?”

“有啊,祖上出过刘喇嘛。”

……

寺,隆福寺;行宫,隆福寺行宫,基址均位于隆福寺村北。这两座非比寻常的建筑群,与村里人祖祖辈辈命运紧紧相连。石金生介绍,隆福寺村现有140多户,500口人,其中45%是满族人,他们主要为昔日寺庙和行宫管理人员的后裔。寺庙建于唐初,清乾隆年间重修扩建。紧邻隆福寺,行宫亦在乾隆九年修建,这是清代帝王谒东陵驻跸之所,乾隆皇帝曾在此留下70多首诗。令人慨叹的是,两座盛极一时的建筑群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消失的不只古建。“清朝灭亡后,满族村民怕被歧视,纷纷改为汉姓。”石金生说,那时没了收入来源,活着都难,更甭提文化自信了。

穷,人们就采矿伐树,大山也受了伤。

“现在党的民族政策这么好,满汉亲如一家,一家人一块奔好日子。”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整面墙画着大石榴,村口满乡大舞台挂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横幅……石金生带记者村里转,走得越远感悟越深。抱着“大石榴”,隆福寺村正不断修缮内在,把破坏的保护起来,把丢掉的找寻回来。

远望大山,蓊蓊郁郁,如果无人提醒,现在已很难发现挖矿留下的痕迹。村民感言:绝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自觉保护的还有文化。石金生常带来客“打卡”村里修缮复原的满族老民居,讲述“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房山上”的建筑之“怪”,讲解“中间一根棍儿,两边都是刺儿,有圈儿又有点儿”的满文字……老宅人进人出,平日不锁,物品也不会损坏。

内外兼修没有“完成时”。今年以来,遗址公园又列入规划,民俗陈列馆完成选址……提升改造“十个一”工程建设正酣,民族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路走对了,劲头就足。2014年,老刘家和村支书家最早响应号召建农家院。8年了,带头致富的生意一年好过一年,一户户原先“观望的”定了心,也吃上了“旅游饭”。年内,又有10家精品“满家乐”将落成,满家刺绣也干起来,果品采摘也热起来……

隆福寺村“文旅号”正隆隆开动。

记者手记

跟着政策走日子有奔头

村支书家2014年开建农家院。今天,村“当家人”已变,村支书家还是村支书家。

建农家院时,李红英任村党支部书记,她转年就职乡里。李红英的爱人石金生,2018年当选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委员,2021年又当选村支书、村主任。

最早建农家院,投钱不少,风险不小,李红英问“当家的”意见。石金生转头给农家院取了名──隆之翼,“既当了带头人,你就放心带大伙儿飞。”

赶上国家和市里各项好政策,赶上帮扶组驻村帮扶,赶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隆福寺村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村民看到致富势头,看到各届村干部干事劲头,日子更有奔头。响应号召,同样最早开农家院的刘春梅直言“经营超预期”,“跟着政策走,吃喝不会愁。”

小村实践证明,上面“拉手”送“帮手”,下面积极上手不袖手,生活就会尝甜头。

家如此,村如此。

(记者 刘雅丽 文/摄)

关键词: 孙各庄满族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