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本市发布新一批入库雏鹰企业和瞪羚企业名单,又有2322家雏鹰企业和263家瞪羚企业入选,各类高成长企业累计已超过8000家。近年来,本市从人才、产业、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基本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来听记者的报道。
雏鹰、瞪羚、独角兽,这种形象的分类代表高成长性企业的不同阶段。这些企业都处于前沿领域,占据热门赛道,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高增值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位于武清开发区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进入7月,这家企业双喜临门:在天津投产5年后,获评“雏鹰”企业,同时,领衔研发的“标准化动车组用制动闸片”项目通过了运用考核。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智强说:“原来制动系统都是采购国外的产品,因为自主研制和产供货的系统产品,缺少摩擦材料这一个版块,所以我们成立了摩擦材料的团队,目前我们已经在西安局动车组装置考核通过了,马上可以进行系统配套销售。”
2014年,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武清开发区注册成立,其前身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一支成果转化团队,长期深耕轨道交通制动部件研发制造。吴智强说,最终落地天津,看中的就是天津对科技企业一整套扶持政策。“在全国包括什么杭州、长沙了、深圳、广州了,都选取过,最后是选择的就是天津。地方政策上,更倾向于对这种战略新兴领军产业这些公司的吸纳和包容。包括人才政策、企业政策、经商的政策。”
在吴智强的笔记本里,一笔笔记录着企业落地天津以来得到的各项扶持:建设补贴过千万,专利申请补贴10万……但是其中对企业成长帮助最大的是人才配套。吴智强说:“天津针对我们这种急需性人才的落户,可以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撑,还有后续的包括职称的评定。包括特殊人才的专项资金等等,我们已经有将近100多人,原来在北京漂泊的,可以现在落户到天津,大部分都是技术员工,他们如果按政策在北京肯定落不下,(就会造成)员工的流失比较严重。”
从落户、成长到成才,完备的人才培养扶持政策体系让企业得以建立起一支超过300人的强大研发队伍。张化谦是企业产品开发部工程师,在刚刚完成的“标准化动车组用制动闸片”研发项目中,他一人领衔了五个研发模块中的四个。“来天津以后,从线上申请到办理落户,花费一共4天,我一下子就觉得有了归属感,职业规划更明确,工作也更有目标。同时我还拿到了多笔人才补贴,承担了很多项目,对我的成长、生活都很有用。”
此外,天津为企业提供研发补助支持,搭建校企对接合作平台,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吴智强清楚地记得,在“车辆用阻尼降噪材料”项目研发中,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交付时间提前了半年。“我们和兰州交大合作进行仿真分析的计算,模拟计算产品的结构,证明我们的设计,优化我们的结构,能快速的实现产品应用。如果靠我们开模试验,反向推再去修模,再去重新调整结构,没有半年是干不出来的,他用20多天就计算出来了。”
从2019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至今,短短3年,铁科纵横已经在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实现制动系统和牵引系统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本市不断健全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出资参股设立子基金方式,投资科技型企业259家,带动投融资213.6亿元。通过深化银政合作,科技担保服务等方式,助力科技型企业贷款超过一千亿元,爱玛科技、津荣天宇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功上市。
截至2021年,全市累计评价入库雏鹰、瞪羚等高成长科技企业超过8000家。市科技局党委书记毛劲松表示:“目前我们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在全国我们排在前三。国家级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今年我们目标是破万。围绕重点产业要新建技术创新中心1~2家,鼓励海河实验室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出台天津市科技型独角兽企业的评价办法,持续壮大独角兽企业的规模。”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