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末端的故事
妈妈再爱我一次
2021年12月份的一天,在延安医院的一间临时布置的会面室里,一个10岁的小女孩紧紧握着妈妈的手,一言不发,她脸色苍白,强忍着眼泪,可能是忍得太辛苦,小女孩几乎将自己的嘴唇咬破。女孩的母亲张女士坐在轮椅上,人看上去十分虚弱,就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但仍强打着精神,“宝宝,妈妈不在家你好好吃饭了吗?”“以后要好好学习,别惦记妈妈,妈妈病好了就回家。”一旁的安宁疗护团队成员眼泪一次次涌出眼眶,又一次次悄然背过身子擦眼泪。这已经是一场生离死别的伤感会面了,他们不想让自己的言行再去加重这种悲伤的氛围。
张女士44岁,卵巢癌晚期,进入延安医院临终关怀病房,她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有丈夫陪在身边,又有医护人员尽量减轻她的痛苦,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因为女儿只有10岁。原本张女士不想让女儿看到她临终时的模样,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她预感到自己就要离开,而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再见女儿一次。“其实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医院是封闭管理,只能一名家属进入医院,但为了实现张女士最后的心愿,我们在一楼临时设置了一个会面室。”院长王艳丽说。
见到了最放心不下的女儿,最后一次拥抱女儿,说完了对女儿最后的嘱托,张女士告诉医护人员,她已无遗憾。第二天,她走了。在她走之前,丈夫和女儿都曾在她身边,一家人团圆了,她最后的记忆很温暖。
最后的婚纱照
“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和她拍过婚纱照。”这个浪漫的心愿来自一位80多岁的危重患者。
王爷爷入住临终关怀科病房时,已经不能走路,进出都要靠轮椅,可慢慢地他连话都说不完整了。眼看着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疗护团队想要帮助王爷爷了却遗憾,让他在病房里和老伴拍摄一组婚纱照。他们联系了化妆师、摄影师和志愿者来到医院,给王爷爷换上了帅气的西服,化妆师的巧手让王爷爷看起来比平时精神不少,他坐在轮椅上,与穿着婚纱的老伴儿赵奶奶在病房内拍摄了一组温馨的婚纱照。赵奶奶或依偎或头紧贴住王爷爷的脸庞,照相机定格下两位老人一生中最浪漫的瞬间。王爷爷虽然已经丧失了部分语言能力,但他一直用微笑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满足。
赵奶奶说,她和王爷爷是在新疆结的婚,当时生活困难,根本没有条件拍婚纱照。之后又忙着工作,照顾子女,总觉得在一起的日子还很长,婚纱照可以等以后再补拍,可没想到王爷爷却生病了,“原来我们约好了要携手过一辈子,现在他违背了诺言,要先走了。拍了这组婚纱照,了却他的心愿。”
不久后,王爷爷平静安详地离去。
霍爷爷的花,我们一定照顾好
90多岁的霍爷爷肺癌晚期。他非常喜欢花,安宁疗护团队的工作人员去买花,总不忘送给他一盆。他的病房里有不少盆花,生机盎然。他精神好的时候,也会细心呵护这些花,花成了他的宝贝。
在霍爷爷生命的后期,总吐血。可能是预感到自己该走了,有一天他突然让护士把院长王艳丽叫到自己的病房,指着自己的那一盆盆宝贝,“小王啊,你喜欢哪盆?拿走吧,我送给你。”王艳丽非常不解,这些可是老人的宝贝,平时碰都不让人碰,这回这么大方就送人了?她心里想着,还是选了一盆,放到了护士站,大家轮流照顾。
几天后,霍爷爷走了。王艳丽这时候才明白,老人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离去,所以要给自己的宝贝安排好出路,也以此感谢这些生前悉心照顾他的安宁疗护团队。老人留下的珍贵礼物一直被大家用心地呵护着,至今这些花仍然生机盎然地生长在医院的各个角落,象征着生命生生不息。
一场温馨的生日“道别会”
80多岁的陈爷爷癌症晚期,家属送他到临终关怀科时,医生判断他的生命只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因为病痛折磨和畏惧生命的结束,他刚到医院时情绪很焦躁,根本不配合治疗。医生问话不理,护士刚输上液就拔输液针,枕头被子扔一地。医护人员都来安慰爷爷,不管聊什么,爷爷都不接茬。
安宁疗护团队一直在和家属沟通,如何能改善陈爷爷的情绪状况,当了解到爷爷的生日即将到来时,他们决定给爷爷在病房里办一场温馨的生日会。医务社工认真策划,到生日那天,把病房布置的非常温馨,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寿”字,大家给陈爷爷戴上了红围巾,送上了大束鲜花,还邀请爷爷的亲属一起参加。当大家围在床前,齐声为老人唱起生日歌时,爷爷感动地落泪,他嘴里不断地重复着:“谢谢、谢谢。”那一天,陈爷爷非常开心,感受到温暖的他开始配合治疗、接受照护服务。
不久后,陈爷爷去世了,走得非常安详,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尽管身体已经很难受了,但他还会很努力地回报安宁疗护团队以微笑。
心理慰藉让患者平静离开
除了医疗服务、生活照护,医务社工还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慰藉。33岁的邹志鹏是安宁疗护团队中专门负责心理慰藉的社工,也是社工团队中仅有的两名男性中的一人。最初,教育学专业毕业的他想进入的是养老行业,可没想到职业规划发生了偏离,从事了安宁疗护服务。“困难其实挺多的。来延安医院之前,我没有太多接触过老年人,更别说是临终患者。可是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可以直面生死,也特别想为这些走在生命末端的人们做点事情。”邹志鹏在工作中发现,人的生命到了最后一段时间,不仅身体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心灵的痛苦更大。面对临终关怀的患者,有时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只要轻轻地握着他们的手,他们就有了安全感,不再惧怕死亡。所以,一直以来,他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有位阿姨,乳腺癌晚期,她对老伴和女儿的依赖性特别强。但疫情期间,医院封闭性管理,家属不能陪护。她情绪很焦躁,在床上一直喊‘我难受啊’,那个声音整个楼道里的人都能听见。家属也很着急。” 邹志鹏每天上下午都要去安抚阿姨的情绪,还拿自己的手机,辅助她与家里人视频通话20分钟左右,她的情绪渐渐平稳下来。不久前,她平静地走了。
邹志鹏总是想尽办法去满足患者的最后心愿,比如有一位阿姨癌症晚期,她一直担心自己去世后财产的问题,想立一份遗嘱,可身边却连一个亲人都没有。原来,她母亲一直有病,作为孝顺女儿的她年轻时忙于照顾母亲,耽误了终身大事。她有一个姐姐,因为矛盾不来往。邹志鹏就想方设法帮这位阿姨在医院立好了遗嘱,最终她无遗憾地离世。
“生命之树”缅怀逝者
延安医院一楼设有一个生命纪念室,室内的一面墙上,绘制了一棵巨大的生命之树,整个树冠由离世的3500余位患者名字组成,以此永不枯萎的生命之树来缅怀逝者。纪念室的另一侧,摆放着一个柜子,柜子里是好几本厚厚的生命关怀手册,记录着每一位离世者的情况。
“崔奶奶(1929—2020),奶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当初因为种种原因她只上过小学,所以她将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王爷爷(1930—2020),他热情朴实、为人忠厚,是后辈的好榜样,我们永远想念他……”
“邢奶奶(1935—2021),老人生前特别爱笑,喜欢唱歌、写诗,是个特别优雅的奶奶……”
除此之外,医院还设置临终关怀室也就是告别室,充分考虑了民俗、传统文化因素,尊重民族习惯,配备满足家属告别亡者需要的设施。考虑到一些患者家属的实际情况,院方还提供完善的殡仪服务。之前有一位老人去世,因子女在国外,疫情无法回国,医院就代替家属办理了老人身后事,免除了家属的后顾之忧。
从1998年至今,延安医院的临终关怀科前后送走了3500多名患者,安宁疗护团队用专业、温暖与真情,帮助那些走在生命最后一程的患者减轻痛苦,了却遗憾,有尊严地谢幕;也帮助他们的家人,用悉心的陪伴,让其挚爱的亲人走好生命最后的一段。
另外,我市从2020年开始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和定位,推动相应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患者“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有条件的开设临终关怀科,有条件的区可建设安宁疗护中心。鼓励建立完善安宁疗护多学科服务模式,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对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同时开展了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让临终患者可以有尊严地离去。
临终关怀最重要是减轻患者痛苦
延安医院的院长王艳丽今年36岁,她19岁进入护理行业,时常看到一些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活得非常痛苦,后来她主动去为患者做临终关怀,这一干就是10年,“我们为濒临死亡的患者做的安宁疗护服务,是团队‘作战’,其中有医生、护士、医疗护理员、医务社工、康复治疗师、志愿者,总数将近70人,我们用这种‘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使患者在医疗、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她说,安宁疗护服务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濒临死亡的患者在最后的生命时光里病情得以控制、减轻其身心的痛苦,而安抚、缓解患者的痛苦和有尊严的告别,是安宁疗护的主要内容。目前,医院共有99张病床,其中约九成床位都用于收治临终患者,这些患者有危重病人和癌症患者,其中后者占大多数。
患者入院后,王艳丽带领安宁疗护团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生命轨迹评估表”来打分,评估表从“摄入”“体能生活”“年龄”“呼吸”“神志”“脉搏”“营养状态”“脏器状况”“体温”“血压”“尿量”“水肿”等多方面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分。根据得分初步判断病人的生存期,然后明确告知家属,患者可能存活的时间,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亲人离世做好准备。“这个打分准吗?”记者问。“应该说准确率可以达到90%。但是从心里我们希望它不准。”王艳丽说,这个打分很重要,一方面能够给家属一定的思想准备,另外一方面可以根据打分为每位患者量身制订安宁疗护计划,给予患者临终阶段及家属全程的全面照护。
“其实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安宁疗护最重要的就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尤其是对一些癌症患者。”王艳丽说,几天前,临终关怀科收治了一名乳腺癌晚期的患者,只有30岁,还没有结婚。“癌细胞已经骨转移,还扩散到其他脏器上,她母亲说不想让女儿生命最后的阶段还要承受放疗和化疗的痛苦,只想让她能够舒服一点地离开。”安宁疗护团队去接患者时,她因疼痛已经起不来床了,碰一下她都疼痛难忍。到达医院后,医生根据“生命轨迹评估表”的打分初步判断她的生存期还有一个月,止痛是首要的。医生为她制订了治疗方案,每两天服用一次止痛药。“来院后第二天,我去病房看她,她身上不再疼痛,整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好。现在我们在给她用药减轻疼痛的同时,每天还会帮她洗澡。让她能舒服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就是我们的工作和职责。”
提醒
家属照顾病人
避开这些误区
王艳丽院长说,她每天要接到不少临终患者家属打来的咨询电话。他们看到患者不吃不喝很痛苦,却又没有什么办法。费尽心力地护理,但患者疼痛却不见减轻。“家属们在家护理临终患者,有很多误区。”她举例,有些癌症晚期的病人,到最后无法进食或饮水,但家属又担心营养跟不上会加重病情,强制喂食进水或者用胃管喂食物和水,这样做是错误的,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呕吐,严重时食物进入气管会造成窒息。其实在临终关怀护理中,是不建议下胃管的,这样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很多临终患者不会感到饥饿,而且饥饿还可让人体内生成酮体,减轻疼痛。
另外,很多临终患者不爱盖被子,这是其身体状况决定的,此时不必勉强盖被子保温,可以盖一床薄单子,只要患者感觉舒适即可。王艳丽说,曾经有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在住院期间,每天会吃各种雪糕和冰棍,只要吃这些冷冻食品,老人就会觉得舒服,我们要尊重这些临终患者最后的需求。(记者 韩爱青 本版照片由延安医院提供)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