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全年产铁量、产钢量、加工管分别同比增长29.2%、30%、32.6%,钢管销量同比增长12.7%……”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厂主任电气师李刚向记者细数了2021年企业的发展成绩,而简单的数字背后,反映出了天津这几年制造业发展以及国企混改的成就。
2018年,第一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刚带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上会。作为一名维修电工,他对一线工作、电气技术非常熟悉,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他从自身工作的切身感受出发,提出了“产业工人要跟上新时代步伐”的建议,他说:“生产技术突破了,产业工人也要跟上来,主动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技术。”
当时的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是天津市的老国企,国企工人身上的“通病”管加工厂的员工身上也有,“上级告诉干什么,员工才干什么,工作没有主动性。”李刚代表说。正因为看到这些问题,李刚代表提出了产业工人要主动求新求变。
2018 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重磅出炉,提出了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高水平的目标。其中,就重点提出了强化人才支撑,优化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拓展知识、技术、技能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途径,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等。
激励机制的不断出台,让天津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而解决了“思想”问题,李刚代表又看到了工人的技术和素质问题,2019年全国两会,李刚代表提出了在产业工人群体中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让更多人乐意当产业工人,增强职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2019年,天津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天津市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责任分工方案》落实,天津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而就在这一年,李刚代表所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也开启了混改大幕。企业引入了战略投资方,一群有知识、有技术、有热情的年轻人走上了重要的岗位,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也让企业迸发了活力,为企业的二次腾飞奠定了基础。
“员工们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担当实干。”李刚代表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到了混改的成效。
看到了企业发展变化,李刚代表的干劲更足了。2020年全国两会,他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电气基础自动化技术”的建议,从能干、干好,进一步向干精推进,他说:“我国自动化生产线上使用的电气控制系统大多是国外品牌,而电气自动化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钢铁冶金等各类战略性产业领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制订我国自动化技术标准和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研发计划等,培育国内企业,生产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的混改变化,只是天津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2020年底,天津累计实现20家市管企业集团层面混改,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6%,净利润同比增长12.1%。
2021年1月天津市又出台了《天津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而这一年,2021年,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坚持市场导向,完善经营机制,拓市场、调结构,发挥产线能力,主要指标同比大幅攀升。全年产铁量、产钢量、加工管分别同比增长29.2%、30%、32.6%,钢管销量同比增长12.7%。
李刚代表骄傲地说:“去年,我们的套管下井深度8950米,刷新了亚陆第一深井和亚陆套管下井深度两项亚洲纪录。我们管道还用在了冬奥会崇礼密苑旅游度假区22区造雪管道上,为北京冬奥留下了天津制造的烙印。”
国企改革是场硬仗,而在这场硬仗中,天津瞄准靶向、精准施策,通过提质增效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国家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在效益增长上,国资国企创造了六年来最好水平,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4万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总额145亿元。
今年,李刚代表继续关注我国制造业由“制造”迈向“智造”转变,针对智能制造技术在实际领域、产业与具体应用相结合、相融合上存在的问题,李刚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解决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建议。
“今年,我们公司将着力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试点产线智能化改造,推进‘数字天管’建设。今年公司安排了一些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的技改项目,比如,管加工的接箍线智能化改造项目、轧管的3D外表面在线检测项目等,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水平。”李刚代表说。
而今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国有企业将继续当好“顶梁柱”、做好“压舱石”,不断激发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城市运营和民生保障、制造业立市关键节点和现代服务业新兴领域等方面的国资布局,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关键作用。(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