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天津市人大代表张黎明:一如既往地扎根一线 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
2022-02-13 15:03:08 来源:津云 编辑:

津云新闻讯:“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精神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基层创新工作者,一直以来,‘让百姓感觉不到停电’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开展创新的原动力。”天津市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告诉记者。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身为创新型一线劳动者,我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一如既往地扎根一线,心无旁骛地创新创造,带头做好企业的创新工作。一方面,要探索“产学研”融合成熟模式。以加大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为契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推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职工创新动力。”张黎明表示,“另一方面,要研发更多实用的创新成果。努力将职工创新的思路延伸到电力行业其他项目及领域,研发新一代绝缘升降平台,减少人工爬杆作业次数,减轻劳动强度,为电力工人创造更加安全的作业环境。同时,我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引领带动更多的员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将更多的科技型、创新型、通用型创新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为天津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的工人智慧和工人力量。”

今年,张黎明代表带来了关于加大“产学研用”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他说,“我建议制定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职业高等教育,拓宽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深入合作交流的渠道。同时,推动各级各类奖项进一步向企业倾斜,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下企业解决创新难题,建立科研与企业的联系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因此,进一步营造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加快建设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加快成果转化服务的技术支撑,缩短科研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距离。”(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