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做好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保护,要去田间地头和街头里巷找故事
2021-12-24 23:22:17 来源:津云 编辑: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中的这句歌谣,是家长教育孩子成功案例中的典范。歌谣描述的正是发生在蓟州区“五子登科”的故事。在我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窦燕山传说故事”和“汉沽大神堂鱼骨庙的传说”入选民间文学类市级非遗。至此,天津列入市级非遗的民间文学类项目已有12项,其中1项为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类非遗,是非遗大家庭中独具特色的一类。但面对城市化飞速发展,民间文学类非遗与其他非遗项目一样,在保护与传承方面面临窘境。

民间文学 非遗瑰宝

民间文学类非遗包括神话、史诗、谚语、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是人们在生活中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文学和语言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有很多民间文学都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比如刘三姐歌谣、吴歌、济公传说、西湖传说、观音传说、满族民间故事、盘古神话等。

目前我市共有12个市级民间文学类非遗,他们是:排地歌谣、秦城传说、盐母和盐母庙传说、李半朝传说、袁黄传说、杨家将传说、张娘娘的传说、三义屯雌雄兄弟传说、燕子李三的传奇故事、姜子牙的传说,以及今年刚刚公布的汉沽大神堂鱼骨庙的传说、窦燕山传说故事。其中,杨家将传说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津沽文脉 崇善尚德

我市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特色鲜明。天津社科院研究员、文史学家张春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天津民间文学的突出特点是和周围环境互为表里,形象显示出当地的文化痕迹和历史遗存。“比如,大神堂鱼骨庙的传说,揭示了津沽陆进海退的情景和当地百姓对大海的崇敬;窦燕山的故事则表现出津门蓟州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并进入了历史传承。其他几项传说,也都体现了津沽文脉,尤其是对如何做人处事予以崇善尚德的熏陶。”同时,张春生指出“我们也应该看到,天津民间传说口述实录不明显,大多是后人的热心整理。这与口头传播,并留下衍化痕迹不同。造成天津民间传说文字性强于口述艺术。”

对于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播、传承上的特点,张春生认为,民间文学在于口头演绎及抒写成故事和舞台演出所形成的魅力隽永的传播,并与培育乡情、注重传统密切相关。“天津的各个传说故事主要为两类,一是演义性的传说,如姜子牙、杨家将、盐母庙等,但又结合地理环境相,体现家乡的厚重与美丽。另一是有历史依据的故事,如袁黄、李半朝、窦燕山等,让杰出人物做后世的楷模。这些传说折射津沽演进的足迹,反映出天津文化的浪漫、对乡土的拥抱、对英雄和乡贤的敬重。”

搜索线索 重中之重

当下,许多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发掘、保护、传承的困境。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也不能独善其身。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受众群体日渐缩小;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降低了民间文学对人们的吸引力;再加上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让一些在传统农业生产劳作模式中产生的民间文学形态消亡,比如纤夫号子。这种文化生态的改变,让一些民间文学形态出现了“有艺人没观众”的现象,甚至濒临失传。

相对其他地区,天津民间文学类非遗,数量不多,传播度不广。如何做好民间文学类非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张春生给出建议。他说:“花大力气走基层,在田间地头和街头里巷去找故事。做好传说的口述,不仅仅是爬梳史志资料。民间故事关键在民间,搜集基础线索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今晚报记者刘桂芳)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