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南水北调这七年,他们的生活从此改变……
2021-12-13 15:41:19 来源:津云 编辑:

12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运行7周年的日子。7年间,长江之水源源不断汇入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南方的水来了,北方的百姓告别了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南水北调水质如何?水量够不够?如何用好这来之不易的南水?近日记者走访百姓和施工现场,感受“南发生的变化。

水流足灌溉不愁

王兴发,是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的老居民了,看着水管里流出的清水,老王乐开了花。江水到户,陪伴老王一家多年的水缸下了岗。南水北调在村里通水前,他们一直是在井里打水。可是,一家6口,有老人、有孩子,用水量很大,他们必须用水缸存水。一家一个大缸老高了,得有一人多高”老王说。孙金淑,今年75岁了,嫁到第六埠村50多年了。回想起早先用水,她依旧感慨“去河边挑水,水里有杂质。”回忆起那段日子,孙大娘说,天刚蒙蒙亮就得出门挑水,一口气挑满两担,才将将够一天用。到了上世纪70年代,村里统一给打了深井。

一口井,承载着几代村民吃水的记忆。可是,深井越打越多,地下水越来越少,有的地面开始下陷。2009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虽说不用挑水了,但水流不太大,一家老小舍不得用。

2014年底,湖北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到达中线天津干线终点,分送到各区的水厂,最终流入千家万户,第六埠村的村民也喝上了长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让大伙儿的饮用水得到了保障,通水后,工程向天津子牙河、海河补水量连年增长截至上个月,累计超过了14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了,农业灌溉得到了保证,种地成本下降了,村里农户深有感触,今年54岁的老王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四十多岁的时候只能河里的水抽上来灌溉蔬菜,机器需要用油”老王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小时15-20元的油钱,一天下来,浇地用的油钱就要花上一两百。老王心里的这笔账一算就是十几年,他说家里的地离着河远,光铺管子就得铺上300来米。铺管子就得一个小时人工费提高拿种露地豆角来说,过去一亩地,由于水资源缺乏,光前期投入都得五百块以上。

不只是种地成本高,每年到了农耕时节,灌溉水就跟不上了。“缺水造成减产,减产能达到60%。”老王说。

南水北调通水前,村里农业生产以地表水、入境水为主,地下水做补充。第六埠村,地处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三河交汇处,全村总土地面积16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就占到了12000亩。南水北调通水后,天津通过子牙河退水闸,用引江水补充生态水。与此同时,由于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补给,置换出一部分水源补充了农业用水。

六埠村,作为天津的菜篮子工程基地,打从水资源丰富起来,蔬菜的品种从原来的三四十个品种,增长到现在的五六十个。看到村里种植环境越来越好了,在外打工的第六埠人也回来了。不仅如此,不少外来人也到第六埠村干起了农业。

水资源丰富了,荒地跟着活起来20173月,第六埠村决定将千亩荒地规划改造成为水稻田和藕田,春夏种水稻、秋冬种藕。

守护中线工程的咽喉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一个重要的节点,那就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西黑山管理处,千里江水在这里一分为二一路向北。西黑山管理处承担着北京、天津以及雄安新区供水的艰巨任务。

耿宝江是西黑山管理处的一名工程师,负责管理处沿线所有明渠、箱涵输水段的工程维护和安全巡查。西黑山管理处管辖范围内有14.15公里的明渠,沿着这14.15公里巡查,看看边坡是否稳固?河道输水是不是正常?成了耿宝江和他的同事每天必须做的事。

采访这天,耿宝江要巡查的河道有3公里,往返一趟就是6公里,其中部分河道的边坡分为三级,耿宝江他们就需要一级一级检查,一天下来走上十几公里是常有的事。

自从2011年来到南水北调巡查,耿宝江已经有十个年头春节没有回家过,逢年过节值守岗位已经成了耿宝江他们的一种习惯。

西黑山管理处地处京津咽喉地位,同时也是天津干线唯一的明渠段,管理任务繁重,尤其汛期、冰期更为紧要。都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眼瞧着就要进九了,河北省保定西黑山村的日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10摄氏度,用南水北调人的话说,当前,已经开始进入冰期输水的特殊阶段了。此刻,南水正以44立方米/秒的平均速度奔赴天津。

除了每天的巡线检查,耿宝江还要时时关注分水闸闸前的冰回想起2016121日的一幕耿宝江记忆犹新。那天,一股寒潮突袭西黑山。仅仅五六个小时,西黑山管理处附近的温度就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通往天津的进口闸闸前出现了结冰情况。

进口闸形成了冰塞,眼看水的流量越来越小,在场的每个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不尽快缓解冰情,一旦断流,那直接影响的就是天津市民的饮水。“我们马上从保定开始联系热水车赶到现场。宝江说。

大家一边清除河道内的大块浮冰,一边将热水喷洒在闸门上。慢慢的,冰开始融化,流过闸门的水量逐渐恢复。“我们是早上六点钟发现冰情,到上午十点左右,全部解除。”耿宝江告诉记者,尽管那次险情处置得比较及时,但这样的情况绝不能再次发生!也正是那次之后,西黑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为了应对这样的极寒天气,想出了冰期输水措施。如果有冰的话及时把冰捞出不仅如此,大伙儿还在天津干线进口闸下游,容易结冰的地方搭建了暖棚。同时,在进口闸处安装了融冰设施。

宝坻明年汛前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1212日正式通水以来,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实现2500多天连续不间断安全供水,水质达标。通水7年来,已累计向天津供水70亿立方米,保障了百姓用水需求,还为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压采提供了重要水源。今年,南水北调宝坻引江供水工程被纳入到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中。

王德智,南水北调中线宝坻引江供水工程项目负责人,打从立项开始就驻扎在宝坻。南水北调中线宝坻引江供水工程是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它将长江水从尔王庄水库引到宝坻泉州水厂。途经大白庄镇、尔王庄镇、牛家牌镇等多个乡镇,输水线路35公里。目前,全程6个标段施工点位正在加紧施工。

南水北调中线宝坻引江供水工程,承担着保障宝坻区城乡居民用水的重要任务。因此,王德智和参单位一起根据项目的重点、难点、节点问题,现场制定计划,解决问题。

今年9月底,施工单位进场时发现多了两个高压线塔,而这两个塔刚好紧挨着即将下输水管的地方。工作人员立马联系了产权单位了解到,新设的高压塔为宝坻区供电用的,在它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允许进行施工

一边是供电、另一边是供水,少了哪个都不行。参建单位对现场情况进行了汇总,带着汇总材料与产权单位进行了二次沟通。“对方给我们意见回复,说是10月中旬通电。”王德智说,按照他们原来的计划,这段施工是在10月底进行的,工期是半个月。要想保证宝坻引江供水工程顺利进行,必须要在高压线通电前完成这一段的施工,而此时,留给大伙儿的时间只有10天了。

在工期缩短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从原来的10名增加到20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施工人员放弃了十一和中秋假期,倒班进行施工。可连日的降雨,给施工带来了阻力。“水位一升高,就影响土方开挖和管道安装。于是,我们就在现场打大口井。”这样一来,一边从井里抽水,一边施工。在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了施工。终于,在108日,赶在通电之前完成了这一段的施工。

王德智,从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已有13个年头了,宝坻引江供水工程是他从业以来的第六个项目。从质量员到项目负责人,王德智一直随着工程到处跑,很少回家。王德智一家三代水利人,他说姥爷那一代水利建设条件非常辛苦,经常是上山下乡到田间地头,脚上磨起泡是常有的事儿,一双鞋穿不了几天就烂了。姥爷对于水利的一腔热情从小就影响着王德智。他说既然选择了当水利人,就要经得住考验,追随姥爷和父亲的脚步。因为,供水工作责任重大,事关百姓饮水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宝坻引江供水工程管道长度35公里,目前已安装完成12公里,预计年底前完成18公里。整个工程预计明年615日前完工,到时候,宝坻人民就能喝上长江水了。

津云新闻记者马雨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