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津彩行大运丨环保节能又高产 难怪顶级豪车都来西青下单
2021-12-07 13:45:45 来源:津云 编辑:

大运河,纵贯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滋养着中国百姓的历史文脉,也是促进沿岸发展的经济命脉。

流淌千百年的运河水,贯穿西青区,见证了这里腾飞的经济,也见证着这里不断吸引企业的魅力。在西青区张家窝镇,就有这样一家被吸引的企业,他们制作的玻璃,不仅吸引了国内和国外众多汽车品牌的青睐,更是拿到了像劳斯莱斯、保时捷等,一众顶级豪华汽车品牌的订单。

12月1日,津云记者来到天津泓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揭开这里的玻璃能够让国内外汽车厂商竖起大拇指的秘密。

月产量450万套

还是环保先进单位

走进位于西青区张家窝镇的天津泓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泓德公司),偌大的工厂内,一只只机械手,伴随着机器运转的机械声,在上下左右的运动中,将一块块玻璃从一处转移到了另一处,充满了现代工厂的智能化和科技感。

“我们原来在北京,根据全球化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2015年3月在天津选址成功,开始建厂的。”公司副总经理王华说,选择天津西青区,是看中了天津以及西青区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

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部件生产基地,仅西青区就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00余家,基本覆盖了汽车全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西青区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王华说,“在国内,我们目前主要负责的是华北片区的汽车品牌,比如长城、丰田、大众等。”

从北京来到天津,天津泓德公司迈开了快速发展的脚步,“原来在北京是300亩,现在天津占地面积要400多亩,扩大了很多。”扩建的何止是厂房,王华笑着说,从2016年10月份,天津泓德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开始投产,到2018年全线投产,再到现在,公司的月产量从300万套,提升到了450万套。

28岁的高连祥2020年刚刚获得了公司评选的杰出工匠,是新技术研发部的骨干。高连祥说:“一辆车的所有玻璃,前挡后挡天窗三角,我们算一套,这个产量在全国都是领先的。生产这一套玻璃需要三大模块,相比于刚来天津时,我们每个模块都增加了一条生产线,不然达不到这个产量。”

与产量成反比的,是天津泓德公司的环保能力。2021年,这里获得了节水市级先进单位的称号。建厂之初,公司就在厂房里安装了一处水循环系统,这个循环系统,能够让玻璃生产中使用的水,经过污水处理后,再一次循环进入玻璃制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动化全过程循环。

王华自豪地说:“我们曾经估算过,一个月大概能省4万多吨水,其实更准确的数字要比这个还多。”

占了全国4个“最”

有条独家生产线

天津泓德公司,是福耀集团在2015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福耀”的名字,不仅是中国人,就连很多外国人都耳熟能详。

福耀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玻璃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目前拥有包括原辅材料供应、工装设备开发、玻璃设计制造、外饰件及产品总成集成等在内的全价值链的产品体系。截至目前,福耀集团在全球汽车玻璃配套市场占有率超28%,中国市场占有率超68%,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

现在,福耀集团在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全球11个国家和中国16个省市,都建立了现代化的产研销基地。

让天津泓德公司员工们骄傲的是,他们在整个福耀集团中,是可以竖起大拇指的存在。

“我们配置了德国进口全球最先进的镀膜玻璃生产线,以及福耀自主研发的大规格半钢化固定式天窗玻璃生产线,首台双片压制前挡生产线,PDLC可调光、氛围灯玻璃生产线,天窗遮阳帘系统生产线……”站在二楼的办公室窗边,王华指着厂区里的生产线,向记者自豪地介绍。

如今,天津拥有福耀集团全部8大高端技术生产线。现在,已经成为装备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新技术配置最全、产能最大的新一代生产基地,王华说:“我们完全能够完成汽车品牌提出的各种要求,比如2.5米的大型汽车天窗生产线,全国只有天津有。”

在厂区一楼的一处商品展示厅内,展示着天津泓德公司的部分产品。看似简单的玻璃,其实是在生产线上经过众多精细的工序,才得以问世,现在的汽车玻璃,已经不仅仅只是具备玻璃的功能,还能够集成如植入芯片、接受信号、抬头显示等多种功能。

看着展厅内的商品和荣誉墙,高连祥说,目前天津泓德公司不仅已经成功地为奔驰、宝马、丰田、大众、现代、克莱斯勒、长城、北汽等国内汽车品牌开发供应产品,还成功开发了德国宝马、MINI、德国大众、劳斯莱斯、保时捷等海外市场项目,并有多种车型的玻璃,已成功量产。

员工都有归属感

扎根成新天津人

企业的蒸蒸日上,离不开区镇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员工。

张家窝镇招商办副主任卢文雅说:“近些年,针对企业情况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申报工信、科技、人才等政策,落实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

这里的员工,有像高连祥这样的天津人,但更多的是像26岁的PVC车间主任李慧俊这样的外地人,一项项政策,也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

“我是吉林人,2015年毕业去了北京工作,2017年3月,跟着公司一起搬到了天津。”说起来到天津之后的生活,李慧俊笑得满脸幸福,“我们迁社保,都不用自己跑腿,政府帮着协调,统一就办了。”

来到天津之后,李慧俊买了车,2019年他又在静海买了一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今年10月份,也跟相恋多年的同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李慧俊觉得天津给了他家的感觉,让他触摸到了渴望已久的安定,“我爱人现在户口已经迁入天津了,我那套房子周边环境非常不错,价格还小小的涨了一点。等再努努力,买一套房子,以后我想把父母也接过来。”

李慧俊说,这几天,公司里先后五六位同事都摇上了天津车牌,留在天津已经成了大家打招呼的问候语,“天津特别适合生活,我们都想扎根在这,成个新天津人。”(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