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天津的装备制造产业强,强在哪?
在滨海新区一座紧邻渤海湾的车间里,数名工程师和工人们在一艘气垫船上忙碌着。走近才发现,看似平平无奇的船,实则“大有乾坤”。船身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等字眼无不透露其“身份”,原来它正是将搭乘“雪龙号”前往北极,助力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全国首条极地破冰运输气垫船。负责造船的企业估摸您没听过——天津德赛海洋船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如此重要项目交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津企?您可想错了。在高端装备深耕19年的德赛“小而不凡”,它的“天津制造”产品早已遍及全球,自行研发多项技术领先国内、国际的海洋装备,高大上到海上油气、海上风电、海上采矿,接地气到海上休闲、海洋牧场等,德赛无所不能,它专门攻坚克难,突破制约链上企业发展瓶颈,扎实助力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有太多像德赛般“能办大事”的津企蓬勃发展,让本市装备制造得以“筋强骨壮”。市统计局最新发布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就取得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的亮眼成绩,有力地增强全市工业的发展韧劲。
您印象中装备制造还停留在冷冰冰的大型机械加工?它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早就覆盖民生领域。拿天津人爱吃的海鲜来说,要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口腹之欲,离不开海产养殖。但以往近岸网箱养殖有很多弊端——残饵及鱼的排泄物长期沉积,影响海洋环境,还造成鱼虾贝类生病,很多渔民有深海养殖意愿,却对海上台风等恶劣环境望而生畏。此时就待大型装备大展身手。
“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发建造世界首座能抗17级台风的智能化养殖渔场,总养殖水体30000立方米,一个养殖季可无人养殖十五万斤鱼,已在广州珠海投入使用,还抵抗住台风山竹袭,深受当地渔民好评。”德赛经营副总王平言辞恳切,道出企业坚持创新的原因,“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在与南开师生亲切交流时指出:‘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这些话深深印刻我们心中。德赛的骨干都是天津大学校友,在校学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天津海工装备水平全国数一数二,加之新区、工信等部门一直帮企业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有责任为天津装备制造产业贡献企业力量。”
全国首座组装式打桩平台,首座多功能自升式动力定位服务平台,首艘渔政执法气垫船……王平说,德赛近年研发领域越来越广,“我们注重产学研合作,高校院所有很多前沿技术但难转化,像极地破冰运输气垫船,就是集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天津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多方‘智慧’,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优存量、拓增量,天津制造想不强都难。不仅有众多“小而精”,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全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北京精雕被引入天津,成立天津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军告诉记者:“我们在津总投资约12亿元,一期工程现已收尾,预计明年初投入运营,打造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工程验证中心,关键功能部件等的研发生产基地,极大提升产业链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助力天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化发展。”
“今年6月另一龙头企业天津大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投产后,我们又推动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有限公司在津注册,打造机床装备新基地,势必为装备制造产业链注入强劲新动能。龙头企业越聚越多,发挥引领带动效果将呈几何倍数增长。”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武文枫和同事们的工作重点就是为企服务,“日前为新松机器人、长荣印刷等6家龙头召开高端装备产业链金融需求对接研讨会,直截了当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效果非常好。”
“天津是老牌重工业城市,优质装备制造企业非常多,但大家平日各自搞研发,市场无重叠,交流比较少,没能形成合力,政府职能部门开对接会非常必要。”让王平高兴的是,在开发区宣传下,德赛被滨海新区一家装备配套企业知晓,“以前互不相识,对接后发现,对方加工能力很强,而他们不擅常设计研发正巧是德赛的优势。我们一拍即合,不仅能扩大本地化配套,双方还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助力天津‘制造业立市’结出更强硕果。”(今晚报记者 史莺)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