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城市“智”理畅通大动脉——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创新城市管理情况调查
2021-10-17 08:31:42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围绕做好城市治理,2019年底,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正式挂牌,统一负责天津市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和数据资源管理。近两年来,通过搭建和运维多个智能服务、管理平台,打通不同数据间的壁垒,大数据在这里被有效整合,更为精准高效地满足群众需求,在市民生活、事务办理、企业服务、监督监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系列尝试让天津的城市“智”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还有一站地就到文化中心啦,我们老年人可以免费坐公交车,真的很不错。”641路公交车上,几位老人热闹地聊着天。为了让公交敬老卡这种“专属福利”真正惠及老年人,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将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申请到的市卫健委和市民政局的数据信息,共享至城市一卡通公司,利用大数据给敬老卡做了“身份核验”。截至今年9月底,天津市已发放275万张公交敬老卡,其中通过大数据累计注销80万张失效老年卡,有效避免了盗刷老年卡行为,公共资源得到更合理配置。

在天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据活了,服务准了,百姓乐了。正如天津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王芸所说:“大数据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要破冰,要把一壶水变成一池水,再通过一池水变成一片海。”通过管理创新,大数据已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天津是怎么发展、运用大数据的?大数据又给天津带来了什么?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展开探访。

让市民感受服务温度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抓手,搭建和运维了多个智能服务、管理平台。为数字天津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性的保障,给市民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患有冠心病的85岁独居老人谢东海,家住天津市红桥区西沽街河怡花园社区。他是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的天津市“银发”智能服务平台第一批试点用户之一。

智能服务平台在谢东海家中安装了SOS一键报警器、红外探测器,并配备了智能血压仪和智能手环等感知设备。每天他在智能血压仪上测量的血压数据会实时传回智能服务平台。

今年6月初,智能服务平台监测到谢东海的血压数据异常,智能机器人客服致电提醒就医。医生检查后对老人说:“幸好就医及时,目前是轻度脑梗,再晚点就有生命危险了。”谢大爷感慨:“这通电话竟然救了我的命!”

河怡花园社区副主任张婷说:“我们社区独居老人很多,给老人家里安装上红外探测器后,可实现无感看护。”该智能服务平台自2020年底在天津试点推广以来,目前已关爱老人近1.8万户。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马瑞英退休后一直在河北省居住。以往她要通过“天津人力社保”APP人脸识别,认证待遇领取资格,今年通过数据共享,天津市社保中心主动为马瑞英确认了待遇领取资格。“天津市社保中心获取了最低生活保障证信息、国企退休残疾人信息等15项共享数据。2020年又主动对接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与全国‘健康码’数据实现了批量比对核验,通过这16项多维度大数据分析,有效确认了居住在天津市和其他省份的本市退休职工待遇资格。”天津市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处处长刘艳欣说。

截至今年8月,天津市317万应认证人群中已有298万人通过共享数据比对确认待遇领取资格,实现了待遇的精准发放。

为了让群众办事“零跑腿”,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全面推动政务服务移动端“津心办”建设。自2019年12月上线以来,“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已实现“津心办”APP、支付宝及微信小程序3个访问渠道可登录,累计注册用户超1360万人次,累计访问量3亿余次。“津心办”已实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2000余项市级服务“指尖办”。

“津治通”是由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的市、区、街镇、村居四级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自2019年9月20日全面应用以来,“津治通”目前已在275个街镇级“战区”、5841个村居级“战区”和22301个基层全科网格全面贯通应用,天津市共有专(兼)职网格员3.5万余人,各级指挥长、事件受理处置人员等各类工作人员7600余人。

“津治通”不仅随时记录着社区治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的“问题上报”功能还让街道社区精准触达居民的生活末梢。线上“吹哨”,线下“报到”。增光道因道路两旁商户随意堆放装修建材堵塞交通,街道“吹哨”后,河北区交警支队王串场大队仅用一天时间就督促商家清整完毕;重光路上没有路灯,对居民夜间出行造成不便,通过“吹哨”功能快速解决……截至目前,通过“问题上报”功能,已办结社会各类治理事件超过900万起。“只有把每一件小事都解决了,居民才能够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北区江都路街道隆达新苑社区党委书记张镇深有感触地说。

与企业共享发展热度

记者来到天津河西区的新八大里,一个醒目的牌子映入眼帘——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一园、一楼、一街3部分组成。2019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由天津市委网信办、河西区政府与中冶置业集团共同打造的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网信大厦)正式启动建设。之后仅用了5个月时间便投入运营。作为天津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创新中心已发展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及推动天津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

位于网信大厦6层到7层的天津京东云海云计算有限公司,于2019年与天津市委网信办就进一步深入推进天津市大数据、云计算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东科技集团数字城市群天津区总经理王亭亭说:“在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相关政策和场景开放的帮助支持下,京东全面参与到天津市级和各区级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应急管理、智慧养老、产业数字化、供应链赋能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同处网信大厦的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中心(信创中心)于2020年6月22日启动。目前已与多家信创企业联合搭建包括智慧安检、智能停车、信创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各类内外适配环境和测试场景。信创中心联合入驻企业正在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相关单位提供这些领域的相关产品、技术、体验、培训、人才等全方位的保障服务。

越来越多不同业态的企业汇聚到创新中心来。截至目前,北京航天长峰、京东云、北京东方金信、津贸通、上海师域等189家企业在创新中心落地,其中78家企业从天津之外迁入,目前累计营业收入超20亿元。河西区委网信办、天津市大数据协会等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入驻大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企业提供便利,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天津不仅有“实体”行动,还有线上“大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津心办”APP已为企业成功办理各类事项上百万条,日均完成业务量超1800条。“津心办”APP已上线千余项市级法人办事事项,推动移动政务服务向各委办局和区级部门延伸。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现天津市企业开办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办事人员线上提交材料、刷脸认证、事项确认、电子签名,即可快速完成业务办理。通过开设“瞰天津 阅津彩”新闻资讯专区,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网上解读和宣传。优化“津心办”APP布局,实现个性化的“政务+资讯”融合,上线新版“津策通”专区,目前已汇集天津涉企政策、政策解读等内容910余篇。

助政务提高监督精度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在归集天津政务数据的同时,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应用,以数据赋能和场景牵引推进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截至目前,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接入68个市级部门、16个区以及5家公共服务机构,梳理4万余类近百亿条数据,数据共享应用量超过2100亿条。完成与国家共享交换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等平台对接,满足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资源服务需求。

打破了壁垒,整合了数据资源,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合力干”,服务便利、监管精准、效能提升,可谓一举三得。

数据“破壁”有助于精准监管。“互联网+监管”就是数据赋能和场景牵引在城市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互联网+监管”是根据不同领域或行业的特点,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制定风险判定指标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智能预测预警系统体系。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配合相关部门已完成交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13类领域30余个风险模型建设。

非法网络运营车辆监管模型也是其中之一,采取“企业运维+政府监管+市场化平台”的数据共享模式,充分运用网约车企业、车辆、驾驶员许可、网约车企业运营等第三方平台数据,结合市公安部门车辆基础信息等数据,采用统筹数据模型分析机制,对天津市网约车驾驶员、车辆进行自动核查,分析无照网约车经常下车的时间、地点,形成热力图,将预警信息推送至执法人员的“互联网+监管”APP,以便实地检查。目前该模型已覆盖天津“三站一场”等重点区域,结合APP为相关部门提供交通运输执法的信息化支撑。

数据“破壁”还有助于提升治理效能。数据赋能减少了社保基金的跑冒滴漏。天津市社保中心依托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共享的民政部门殡葬火化数据、卫生健康部门的死亡证信息等有关数据,及时对确认死亡人员终止养老待遇给付,防范了冒领养老待遇现象的发生,截至今年8月,及时终止养老基金发放8157万余元。

为人才拓宽职业广度

大数据管理的各个平台得以顺利运转,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当然是人才。记者在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就看到了一支平台背后的坚实支持队伍。

数据安全处副处长李世淙是中科院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曾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从事6年网络安全工作。他说,这两年先后参加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个国际性会议,承担了多项大规模的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大数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他选择这个方向去干事创业。研发运维一中心工作人员白云飞是一名“海归”,曾在企业从事算法开发工作,现在是“津治通”建设组的骨干成员。疫情暴发时,他和同事们放弃休假,火速投入“数字抗疫”一线,创建了“津治通”疫情快报系统,并于去年农历正月初十上线投用,为市、区、街、社区疫情信息快速搭建联通渠道。他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承担的责任不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支撑基础,更是关键要素。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将人才的引入、培养和使用以及人才梯队的搭建作为中心巩固发展的重要内容。2019年,中心向社会公开招聘多个处级领导岗位,瞄准“技术+管理”双型人才,聘任了5名处级干部,其中不乏来自海外、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高端人才,两年内引入人才40余人,逐步壮大队伍规模。

在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津心办”“津治通”“健康码”等大数据平台的背后,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大数据人才。“练就宽肩膀才有大作为,要多给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创造锻炼的平台和机会,以‘用’促人才成长,人才成长了才能推动事业发展,才能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大数据管理中心的力量。”王芸说。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为促使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制定了《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出台了《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容错免责澄清正名激励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创新竞进实施办法》,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一并制定出台的还有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干部家访制度等。

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是2019年12月正式挂牌的,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天津大数据“智”理城市的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既推动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也推进了大数据产业等数字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数字天津和智慧社会的建设,走出了党管数据的探索之路。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