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黄埔冲刺四个“万亿” 直面百年大变局
2021-08-31 13:57:38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8月29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面回顾区一届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并提出未来五年工作总要求。

会议提出了四个“万亿”计划,即未来五年,黄埔区将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四个“万亿”计划,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加快促进黄埔人民共同富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这并非黄埔首次提出“万亿”这一概念。在今年初,该区就举行了万亿制造和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万亿制造”计划,冲刺“中国工业最强区”。此次一口气提出出四个“万亿”计划,黄埔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万亿级跃升

30多年前,涌动的改革春潮,催生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个新的名片: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向世界宣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吹沙填土,开荒劈路。1984年,在一片蕉林滩涂上,广东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拔地而起。作为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

时代大势、国家宏愿、历史选择,在这里“汇流”。于是,空间扩容开始了,从西区一路扩容到东区、永和经济区,再到如今的广州科学城和中新广州知识城。

在空间扩容之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制造业也在跃升: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外向经济,进入到技术和资本密集阶段,再跃升到高度知识密集、科技创新驱动的全新层级。

可以说,制造业一直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立区之本,该区制造业产业规模已然迈向了千亿量级,造就了如今冲刺“万亿”的基底:2020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形成了汽车、电子、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

30多年后,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直面百年大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黄埔选择乘势而上,再攀高峰。

“十四五”期间,黄埔的目标是从千亿制造走向万亿制造,从“制造大区”走向“制造强区”。这意味着该区将坚持制造为本不动摇,进一步筑牢实体经济主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万亿制造”不是“一万亿制造”,而是“万亿级制造”,未来可能是3万亿、5万亿的规模。

此次会议也再次提出,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迈入万亿级序列。

这样的“级”限思维,谋求的是更多突破。

规模量级要突破: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超80家,其中,新增1家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带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级。

会议也提出了实施路径:将开展补链强链行动,率先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13个重点产业实施“链长制”,培育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制造、高端化工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量子通信、纳米科技等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显而易见,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要做的不是普通制造,是科技创新驱动的高端制造。“万亿制造”也并非孤立的制造业增长,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背后是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届时,黄埔的产业基础和动力,无疑将有一次跃升,成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亦将成为中国工业最强区之一。

“一条项链”

在“万亿制造”之外,这次会议正式提出“万亿固投”计划。其实在此之前,黄埔已经定下了“万亿投资”的目标。

十大领域500个重大项目,2021年预计完成投资1291亿元……今年6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计划和“一十百千万”工程,即:一个引领(即党建引领)、十大领域、五百个项目、超千亿年度投资、超万亿计划总投资。简单来讲,就是用500天,完成日均一个、共计500个重大项目,超1.23万亿元的总投资。

此次会议则进一步提出,未来五年将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1万亿元,加速产业项目引领、强化政府投资带动、促进社会资本参与。

不难看出,产业项目引领是“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路径之一。引进一批根植性好、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链主企业,并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对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额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埔区已聚集起一批龙头项目和链主企业,这些项目和企业集聚成“一条项链”,串起上下游的企业,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深刻影响着大湾区产业的发展。

粤芯半导体是该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企业”,该企业也填补了大湾区芯片制造的空白。

“在除了自身芯片制造所带来的产值外,粤芯半导体能够以1:10的方式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该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说。粤芯项目落户以来,已吸引来自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领域,涵盖设备、材料等产业上下游的88家半导体企业落户在广州开发区,其中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15家。

重大项目是提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利器。把时间的轴线拉回到2019年底,那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举办9次重大项目签约动工竣工投试产系列活动,带动全区2020年、2021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8.2%、61%。

会议还提出要显著提升工业技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这表明该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步调将进一步加快。

拆开来看,提升工业技改投资比重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现设备换代、工艺更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业一哥”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长期依赖和固守某个产业,必将落后于时代。而提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则意味着给新动能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求变是“改革闯将”不变的追求。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布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值超全市50%。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让黄埔获得了全省“唯一”。国务院办公厅对2020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黄埔区是全省唯一获得两个领域督查激励的区县,两项激励中的一项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当前的投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又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后劲、效益和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万亿投资”计划亦是黄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之举,也是在新发展阶段中奋起争先、抢占先机之举。

两张“新面孔”

本次会议中,两个新的“万亿”计划也浮出水面。其中一个“新面孔”是“万亿国资”计划。

为何要在国资上下功夫?

原因之一是,国资在促进黄埔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20年黄埔区区属国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攻城拔寨项目、百大项目分别完成计划投资额171%、292%;开展纳米谷、美谷等29个载体项目建设;推动小鹏汽车、乐金OLED等重大产业招商项目落地。

就在前不久,广州市国资委召开国企改革工作推进会,广州开发区作为全市唯一区级代表介绍改革先进经验。

2020年以来,广州开发区推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细化国企改革60项任务,督促区属国企落实落细462项改革举措,区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达306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52.1%,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区属国资国企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在本次会议中,“万亿国资”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国资管理规模超1万亿元。优化国资布局,加快出台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方案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强化国资运营,力争“十四五”末,每家商业类区属国企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量达到10家以上。

这一计划无疑为黄埔区国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这是国资管理观念和体制的变革。

业内人士指出,“管资产”更强调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管资本”则注重提升国有资本整体价值和效能,管好资本也须借助有效的资产管理。

近年来,该区也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包括打造招投联动新模式,鼓励国企通过“股权+债权+载体”等多种方式参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另一个“新面孔”是“万亿商品”计划。这一计划瞄准的是广州国际消费中心战略支点。

“万亿商品”计划提出,大力推动内外联动,全面打造内外循环交汇新高地,到2025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超1万亿元。积极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流通体系现代化、消费扩容升级。加快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商圈经济、夜间经济、社区经济等协同发展。

实施这一计划在于黄埔已有的基础。2020年前三季度,黄埔区商贸业在重点企业拉动下,实现商品销售额总量6998.37亿元,增长13.6%,总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1位,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0.9个百分点。

横戈跃马,冲刺四个“万亿”,黄埔整装待发,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将担更大的任务、挑更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开启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探索。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