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了!补办一张营业执照只花了几分钟时间!”近日,在梅城经营一家会计事务所的林小姐遗失了公司的营业执照,没想到在梅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很快就领到全新的营业执照。她通过“好差评”平台为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好评。
群众的满意背后,是梅江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民办实事的点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梅江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使得各项政务服务举措更加便捷高效,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深化便民利企改革、优化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从政务服务到社会治理,从产业发展到民生改善,在梅江区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里,数字化技术等前沿科技正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地参与到这座城市的治理当中。
数据赋能有力度城市管理更智能
政务服务是市民办事的第一站。梅江区位于梅州市中心区域,如何为近44万常住人口提供服务,最大程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数字政府建设的各项成果对促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速推动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
“你好,麻烦出示一下粤康码,脸部正对镜头测量体温。”在梅江区各商超门口,从以往的手动填写资料到如今手机扫码,工作人员充分运用大数据“看好门”。
“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实现疫情常态化防控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会拖慢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梅江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陈璋举了一个例子:早期外省车辆入粤登记,需要一辆辆拦停并手动填写信息,然后再抱着一摞摞表格回去人工录入,结果造成省际高速公路口车辆大排长龙。
后来,“粤省事”上线外地车辆“入粤登记”功能,将交通、卫生健康、疾控、公安等多部门信息联通。驾驶员和乘客可在家中预先登记,同时高速公路沿路也设置了很多登记二维码,关口检查人员扫码即可看到登记信息并快速放行。
在此前开展的防疫网格化排查过程中,信息登记小程序同样成为了排查工作的法宝。各网格责任单位工作人员与镇、村干部使用信息登记小程序入户排查,实现无纸化登记。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自行登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应用、制度等问题,需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陈璋介绍,为此,今年,梅江区高标准编制《梅江区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政务上云”“流程再造”“服务提升”“信息惠民”“政府慧治”工作思路,全面提高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
《规划》提出,梅江区将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线,以强化基础支撑为依托,以健全管理制度为基础,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政府运行六大重点业务应用创新,整体性推进梅江数字政府建设。
围绕疫情防控、城市管理、经济运行、救援指挥、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事务或重大活动保障等重要事件,梅江区将建立以数据驱动的政府治理机制,汇聚全区各级公共数据资源,以“随时调阅、随地分析、随行指挥”为目标,打造“智慧梅江”统一决策指挥中枢。
到2025年,梅江区力争建成以数据汇聚、共享、利用为核心的数字政府新模式,提升政府服务、治理、行政、决策等领域“便捷化、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水平,实现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数字政府有速度审批服务更高效
近日,市民张先生来到梅江区西郊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营业执照的材料提交和填表申请。原本要到位于江南的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申办,如今在辖区内就能就近办,大大节省了奔波的时间。
这是梅江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镇(街道)的具体体现。
“市场监督管理所纳入镇(街道)实行属地管理,一方面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真正实现直接为镇(街道)所管、所用,另一方面也让市监力量更多地融入基层、服务基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陈璋介绍,原10个市场监督管理所根据镇(街道)市场主体的实际分布情况,已合理分配纳入到7个镇(街道)属地管理,并于今年3月25日起正式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政务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要求,推进政务服务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实施,加强镇(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梅江区将“受、办分离改革”向镇(街道)延伸,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受理模式,实现“多点可办、就近能办”。
西郊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3月,第一批190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顺利下放至镇(街道),第二批下放镇(街道)事项54项也将在不久后上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更多的事。
梅江区从一个个群众关注的“小切口”着手,推动政务服务的“大提升”。“一次认证、全网通行”,推进单位电子印章试点应用、梳理电子营业执照“免证办”事项133项等改革举措,大大提升了企业和市民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如今,以“秒批”“秒报”为代表的一批政务服务已成为梅江区政务服务高效率的代名词,“即办即批、即批即得”逐渐覆盖各类政务服务领域。“政务服务越来越智能化,办事就像点菜一样方便。”这是不少办事的群众的共同感受。
“近年来,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调整窗口设置,按照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和‘应进必进’相关要求,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的行政许可事项,均纳入中心大厅办理。”梅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戴智宏说。
截至目前,全区政务服务事项1209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的服务事项1046项,进驻率达86.5%。
与此同时,该区大力推进165项基层惠民信息查询、13项公积金业务、22项惠民补贴服务、25项社保服务等高频事项上线“粤省事”梅州专区。截至2021年上半年,“粤省事”梅州专区可办900项民生服务事项,关联电子证照68个,梅江区实名注册数24.1万。
过硬的政务服务保障成为了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坚实后盾。
今年来,梅江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改变的是服务理念,收获的是企业信任。目前,梅江区“放管服”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多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而市场主体也从1.94万户增至约5万户。
数字政务有温度个性服务更贴心
“奶奶,您把口罩摘下来对准摄像头,这样就不需要出示粤康码了。”在梅江区政务服务大厅门口,一台全新的人脸识别测温及身份验证设备正忙碌地工作着,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一一引导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年人通过该设备进入大厅。
“之前我的小孩教了我好多次,我才记住怎么在手机上打开粤康码,现在有这么一个机器,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前来办理业务的肖奶奶告诉记者。
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梅江区惦记着这些“走得慢”的人群。基于前期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该区进一步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适老化”改造。
部署人脸识别测温及验证身份设备,为不熟悉手机操作或没有“粤康码”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登记方式;运用各类新技术手段,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计划打造梅江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完善老年人服务系统、养老政务管理系统等系统功能……
数字政府建设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充分享受数字红利,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也得以越过高山,让城乡居民依托数字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前要办事,得在村、镇、区来回跑。惠民信息平台上线后,通过手机就能解决不少事情,还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
“不用再到镇上的邮局查询钱款到账了没有,手机上就可以查询了。”
……
梅江区西阳镇莆田村村民邓叔、李阿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手机顺利查看了相关惠民资金是否到账,同时熟练掌握了平台的系统操作和信息查询方法。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梅江区打造惠民信息平台的初衷。
2020年6月,梅江区投入140多万元对惠民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将惠民信息公开项目增至62项,监管范围覆盖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村(居)务、财务、党务,农村“三资”等信息。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可通过网站、移动App应用、微信服务平台以及便民服务终端自主查询机等渠道进入。群众要查询自己享受的涉农补贴等信息,随时都可以在平台的个人查询栏输入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查询。
记者随机点开部分县(市、区)惠民信息平台网页的“惠民政策”栏目,随即弹出相关信息,并设置了“按部门查询”“按地区查询”“新农村建设查询”“按政策查询”等多个窗口,方便群众对应查询。
同时,谁享受了哪些惠民政策、谁领取了惠民资金,平台会定期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与此同时,群众还能将需要咨询的问题一键发送到相关职能部门。
2021年,该平台累计发布惠民补贴信息19.78万条,监管资金额0.74亿元,受益人群19.71万人次,发送惠民补贴短信18.64万条,咨询43条、投诉量17条,回复率100%,实现惠民更高效、信息更透明、民众更满意。
“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梅江区将有序推进数字化应用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支撑医疗、教育、康养、文旅、体育等领域业务整体化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陈璋表示。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