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压力以输入性为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推动生产价格指数(PPI)快速上涨。今年1至6月份,中国PPI累计涨幅为5.1%,其中,5、6月份,中国PPI同比上涨9%和8.8%,处于历史高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一般通过成本、价格、货币三条渠道产生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主要从成本渠道对中国PPI产生影响。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近发表报告称,中国PPI环比增速与CRB现货综合指数呈较强相关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会相应带动一国国内相关产品的成本上升,主要表现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以及黑色、有色等相关行业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截至今年6月底,CRB现货综合指数、布伦特原油期货分别同比上升了54.9%和82.6%。分行业看,中国PPI共包括39个工业行业,今年前6个月,影响中国PPI涨幅的主要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上行业PPI分别累计涨幅为24.5%、21%、12.4%、17.5%、5%、26.7%和37.6%,对整体PPI涨幅的贡献度共计5.56个百分点。
PPI传导至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效果有限,物价上下游分化明显。今年1至6月份,中国CPI累计上涨0.5%,整体低位运行。PPI-CPI剪刀差走扩,今年5、6月份达7.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表明通胀在上下游产业链传导不畅。影响PPI向CPI传导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工业企业议价能力。由于当前中国下游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价格刚性强,PPI传导至CPI的效果并不明显。进一步地,细分CPI组成来看PPI向CPI的传导效果。食品类中,“粮食-畜牧-终端畜禽产品”的传导并不明显,由于猪肉产业链不断恢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成为拉低CPI的主要因素。今年1至6月份,猪肉价格累计下跌19.3%。衣着类中,“棉花-纱线-面料-成衣”的传导链条中,价格上涨主要被中游面料厂商吸收。今年1至5月份,中国棉花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8.54%,但中国柯桥纺织服装面料价格指数几乎没有变化。交通通信类中,汽车价格主要取决于行业景气程度,受原材料影响较小。生活用品类中,家电价格会受金属、面板、注塑等价格影响而上涨,但上涨幅度小于原材料价格。教育娱乐与医疗保健主要为服务价格,居住类中房租主要受需求、预期等影响,并不受原材料价格影响。
中国物价将保持相对平稳。中国经济运行稳定,货币财政环境适宜,不存在全面通胀基础。经济基本面决定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了物价的整体走势。中国政府扎实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稳定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运行整体稳定,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未来随着就业和收入水平持续好转,企业盈利状况明显好转,有利于消费、投资继续稳定恢复,经济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坚持稳健总基调,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底,中国M2、社融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6%和11%,货币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总供需将保持基本平稳,并不存在全面通胀的基础。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一是疫情影响仍未消退,全球经济脆弱性依然较大。印度等国新冠疫情的再度蔓延以及变异病毒的传播,给未来形势增加了较大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在疫苗研发、接种等方面滞后于发达经济体,可能导致复苏进程延后。二是美联储或将调整货币政策方向。受益于疫情形势改善,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叠加当前美国通胀快速抬升导致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压力增大。三是中国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组合拳”接连打出。为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近期有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联动,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四是金融市场炒作投机降温。大宗商品金融属性较强,金融市场炒作投机行为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2020年下半年以来,商品期货的成交额上升速度明显快于股票成交额,但今年4月份以来,商品期货的成交额环比增速呈收窄态势,表明资金进入期货交易市场的速度在放慢。
中国猪肉价格持续低位对CPI形成较大向下拉动力。猪肉价格占CPI比重约为2.2%。随着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恢复,生猪产能不断提升,推动中国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从生猪存栏量变动情况看,2020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今年6月份分别同比上升29.17%和25.76%。
虽然7月15日中国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施全面降准释放商业银行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但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依旧保持稳健,不搞大水漫灌。中期借贷便利(MLF)缩量续作与全面降准相对冲,让流动性处在合理充裕的水平,而等额续作可能会导致资金面过于宽松,因此中国央行选择缩量续作,印证了“不搞大水漫灌”的主基调,这对抑制通胀走高有着釜底抽薪的作用。(路虹)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