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的“头部玩家”刚刚按下“暂停键”,行业内的玩家们马上跃跃欲试,更有不少原本没有这项业务的互联网平台,也似乎在一夜之间都火速上线了,这个看似毫无门槛的行业,说的就是网约车。
送外卖的平台可以打网约车,生产汽车的企业可以上线网约车,地图软件可以叫网约车,甚至更有传言说做新闻和短视频的字节跳动也成立打车项目……
从行业逻辑来看,所有的网约车平台,都只是一个信息撮合的平台,将乘客、司机之间的出行供需关系,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撮合,大多数的网约车平台自身并没有车、也没有司机,乘客也是通过烧钱补贴吸引来的,这样看来,行业最大的门槛无疑就是从事网约车业务的行业资质了,但是当高德、百度等地图应用所推出的“撮合”打车模式出现后,又成功地躲避开了资质的“门槛”……难道网约车行业真的没什么门槛了?
作为一个并不年轻的行业,网约车模式从出现走到今天,可谓经历了不少波折,从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到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行业之间的新旧势力抗衡,再到政策监管的出台,网约车能够成为市民出行的日常之选绝非一蹴而就,其中“效率”和“安全”更是成为行业生命线,也可以说是行业的基本“门槛”,只是“效率”和“安全”这个门槛并不是一开始就显山露水罢了。
网约车“安全”的重要性,显然是应该放在首位的,部分企业在安全问题上的确吃过不少的亏和受过不少的教训,但这些一方面对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另一方面也是其最大的“财富”,通过安全事件的经验积累,可以对安全问题的处置储备更多的经验,也具有更多的应对方式,而这些正是各个新玩家们最缺乏的,也可能是被目前烧钱抢用户的发展模式中所忽略的。
此外,网约车平台带给用户出行“效率”的问题,也往往是目前这个阶段所忽视的行业门槛之一。烧了钱抢到了客户,拉拢了司机,但是如何在高低峰期之间做好供需平衡?如何让乘客最快地打到车?如何规划最适合的路线?如何让乘客花最少的钱,让司机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些网约车服务中出行效率的问题,也并非一夜之间上线就能够解决的。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网约车行业新旧玩家都在群情涌动,但更多的只是在抢占赛道,在这波热闹过后,能否真的从赛道中迈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槛”,还是未知数。(叶丹)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