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要闻 > 正文
区域化农业产业品牌发展 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人参与
2021-07-15 13:29:4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编辑:

县域经济在双循环背景下现状与机遇如何?如何通过产业分工协作,顺畅城乡生产、流通、消费链条?县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有哪些机会和路径?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双循环视角下的新型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县域代表、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

在研讨会上,两位年轻人首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一位是贵州德江县返乡创业者丁浪。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在2019年正遇当地特产紫薯需要打开销路,他通过抖音账号“黔东农仓”拍摄当地村民做紫薯饭的视频,获得了1000多万播放量,成功帮农户卖出2万多斤紫薯。2020年7月,丁浪又参与了县里组织的直播带货活动。2小时内帮农户们卖出4000多单,累计销售额超过20万元。

“我们的抖音号能让家乡的美食被更多人喜欢,能帮我们德江县的特产卖向更远的地方,我觉得很自豪。甚至还有四川、香港网友来焕河村看风景,村子成了大山深处的打卡地。”丁浪说。

另外一位是湖南娄底涟源县的龚红玉。她曾经在大城市定居、当过影视导演。2019年,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抖音上通过“湘野红姐”拍摄乡村美食,曾在一天内卖出了30多万元的湖南特产藠头,直接把一个藠头厂所有的库存都卖完了。除了藠头,还有紫苏酱、酸枣饼等,网友们借助抖音慢慢建立了对这些湖南区域性的农特产品的认知度,产品的销量也上来了,当地的农户们有了增收创收的新渠道。

龚红玉感言,希望能继续助力家乡的特产进行产业化的种植、生产、推广、售卖。未来,区域化农业产业品牌的发展,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人参与。龚红玉的短视频团队已经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人,也将在做强自身的同时,助力更多志愿扎根乡村、发展乡村的有志之士,一起帮助区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卖出价格,卖出品牌。

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秘诀”是什么?以现场分享的返乡创业者龚红玉、丁浪为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很多受过教育走出大山的“80后”回到家乡,实际上带动了家乡开始从资源驱动转向市场、转向现代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提醒,试水电商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包括文化支撑,不能是简单的盲目探索。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城镇化进程,我国有了近9亿的城市人口,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很大,因此,乡村振兴要从这9亿人里去找。此外,杨开忠认为,推动乡村进入更大区域的旅游网络中,应当了解市场、评估市场力。同时,年轻人通过网络征集创意也很重要。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看来,县域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对此,他建议:要培育新的意识,找准新的定位,开发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制定新的战略,开拓新的市场,培育新的生产要素,立足新的空间,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放在更大的城市,有利于从更大范围整合资源为己所用。此外,要塑造新的品牌,提高附加值,可关注绿色低碳和高科技品牌。同时,探索新的模式,在基础制度方面,包括产权模式、治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包括管理模式、风控模式、品牌模式等。(程晖)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