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医四诊仪首次搬到太空”冲上新闻热搜。央视军事官微消息,中医四诊仪首次应用在空间站任务中,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为航天员身体护航。结合建立“面诊、舌诊、脉诊”的数据库等方式,中国空间站实现中医天地诊断。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中医智能辅助诊断正在日渐普及,渗透进大健康管理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慢病人群增加和老龄化社会到来,未来中医辅助诊断工具有望成为大众居家养生必备“神器”。
解密▶▷
中医四诊仪是何方神圣
何为“中医四诊仪”?此次列装空间站的中医四诊仪又是何方神圣?
南方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上述消息发布后,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官网“认领”了这一产品。公开资料显示,道生医疗成立于2007年,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绿谷集团共同组建,致力于数字化中医诊断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此次登上太空的中医四诊仪,名为“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道生医疗官网介绍,该产品融合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等子系统整合,可记录、分析、保存四诊原始图像、客观化数据、四诊特征。为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并支持开展个体化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道生医疗的这套体质辨识系统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这也并非中医首次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生命时报》2016年一篇报道显示,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早在2005年即参加航天员保健工作,将中医领进太空。而上海市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科的官网介绍中,也曾提到与企业共同研制的中医四诊检测系统,被选为“火星—500”地面模拟仓内航天员健康信息采集、分析的唯一中医设备。
现状▶▷
中医辅助诊断应用场景拓展
“中医的四诊仪,相当于利用科技的手段与中医结合,把中医专家认知的规律和经验,通过仪器记录表达,捕捉成为可视化的图形和数据。”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治未病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杨志敏教授指出,对于临床来说,第一是可以帮助初级的医生快速提升,第二是可以连续监测个体的身体状态,对诊断起到辅助作用。据介绍,广东省中医院也配备有中医四诊仪,目前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医四诊仪目前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医院内,但地位有点“尴尬”。一方面,四诊仪的检测尚未纳入医保目录,患者需要自费;另一方面,机器在把脉、面诊、舌诊时受到位置是否精准、环境光线等因素影响,可重复性不足,效果易打折扣。
也有公司将目光对准院外市场,开发更为轻便的中医辅助诊断产品。常州金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广脉诊仪产品多年,该公司总经理李云博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通过脉搏波可以定量监测人体状况,未来将这套技术用在手机、手环、手表等终端,中医辅助诊断就可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的家庭养生设备。李云博士透露,目前大众在家可以监测的健康指标有限,比如心跳、血压、血糖等,而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可以通过脉诊、舌诊等手段,连续监测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发出健康预警。
前景▶▷
中医健康管理市场等待爆发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
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国务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
中医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可以部分解决基层中医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在诊断之后,如何进行干预和调理则是市场更大的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望得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打造的中医调理saas平台,已经正式推出“望舌问膳”项目。这一项目运用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的中医舌诊理论和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把人工智能切入中医领域,让患者在家就可以看中医。每天拍一下舌苔,观察身体变化,根据广东省中医院专属定制的中医调理方案,达到未病先防、缓解和改善身体健康的目的。用户打开小程序,拍一下舌苔,只需15秒就可得出个人健康状况以及中医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膳食推荐方案。
作为“望舌问膳”的中医指导总顾问,杨志敏教授指出,中国老龄化导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加剧。同时,在精神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年轻化数量逐渐增加,更进一步加大了需求。亚健康人群需要合理的管理模式来帮助他们完成健康调理、加强自我管理。而如此长时间的监护和管理并不适合由集中化的医院来提供,相信“望舌问膳”这类产品能够为亚健康人群带来新的可能。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在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而且在过去十年,慢性病例平均每年新增接近2倍;在主流城市中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其中近六成比例处于过劳状态,真正健康的人的占比不到3%。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大健康市场对于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的需求相当旺盛。但新的技术被大众接受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产品也需要不断迭代完善,整个市场可以说尚在等待爆发期的到来。(严慧芳)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