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共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4.1万余人,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5.1万人,起诉电信网络犯罪14.2万人……不枉不纵扫黑除恶、净化网络护航金融、公益诉讼保护环境……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维护着国家安全。
不放过,不凑数 扫黑除恶守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检察机关特别是重罪检察部门,处于打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斗争的前沿,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是新时代重罪检察的重要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厅厅长元明表示,检察机关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深入推进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反间谍斗争,依法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积极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
“对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起诉5.7万人,核准追诉‘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35起陈年命案。突出惩治盗窃、诈骗、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起诉35万人。依法惩治黄赌毒犯罪,起诉21.2万人。”最高检在2021工作报告中表示,检察机关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深入推进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反间谍斗争,依法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积极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
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共批捕涉黑涉恶犯罪14.9万人,起诉23万人,其中起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对未以涉黑涉恶移送起诉的,依法认定5732件,占起诉数的15.9%;以涉黑涉恶移送,依法不认定2.1万件,占受理数的36.3%。坚持除恶务尽,起诉“保护伞”2987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坚决避免指标化办案、配合式司法,严把涉黑恶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表示。
护航金融安全 严惩网络犯罪
当前,各类金融犯罪特别是涉众型金融犯罪仍处于高发多发态势。去年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4.1万余人,其中,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2.5万余人。
反洗钱是切断各类犯罪活动资金流转渠道的重要手段。2020年以来,检察机关建立了“一案双查”工作机制,在办理洗钱罪七类上游犯罪案件时,同步审查是否涉嫌洗钱罪,深挖犯罪线索,加大追捕追诉与各类上游犯罪相关的洗钱犯罪力度。日前,最高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6个洗钱罪典型案例。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说,发布典型案例,就是为了通过提炼这些案例在指控证明思路、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亮点,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指导办案实践。《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实施后,“自洗钱”行为也构成洗钱罪,对洗钱犯罪形成了更加严密的刑事法网。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2019年,聚焦金融防范化解工作,最高检向中央有关部门发出“三号检察建议”,推动强化监管、源头防控。在向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发了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检察建议的同时,检察机关还注重风险警示,通过“金融检察微课堂”以案释法,及时向社会公众揭露常见、新型金融犯罪手段,防患于未然。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犯罪大量向网络空间迁移扩张,特别是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诈骗和赌博(包括开设赌场罪)犯罪持续高发蔓延,约占电信网络犯罪总量的65%,成为当前的主要网络犯罪。
面对严峻复杂的网络犯罪形势,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防范网络犯罪,去年共起诉电信网络犯罪14.2万人,同比上升47.9%。针对备受关注的网络诽谤问题,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对“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立案侦查,推动刑事自诉案件转为公诉,向社会传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
不仅如此,最高检还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北京、江西等地结合司法办案,围绕网络涉毒品音视频、网络传销等问题,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起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公益诉讼保护环境
作为“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源,万峰湖长期以来因湖内网箱养鱼无序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2019年11月,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在黔西南州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万峰湖生态环境受损案件线索。同年12月,最高检决定对万峰湖流域跨省(区)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立案调查。据悉,这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历经一年的时间,“万峰湖专案”办理结案,“病了”的万峰湖逐渐“健康”起来。
“万峰湖专案”是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个缩影。去年检察机关助力污染防治攻坚,共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5.1万人,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8.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0.9%和21%。
此外,针对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反映出的问题,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守护海洋”专项监督活动,共摸排线索2468件,立案1773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496件,向法院提起诉讼152件。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在聚焦服务保障大局中找准切入点,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物安全、文化安全领域办案力度,为总体国家安全保障贡献检察力量。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