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披荆斩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这些奇迹的背后,有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不懈努力,也有着深圳市各级政协和委员们的鼓劲助力。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我们跨过时间的年轮,梳理出几个政协工作片段,寻找并记录在深圳崛起中政协人的智慧和力量。
营商环境的政协智慧
如果要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恐怕要看其主流企业的地位和发展实力,说到底,就是营商环境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2017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北、上、广、深先行先试的光荣使命,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2018年7月19日,深圳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就“深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开展专题协商,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17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与各级政协委员共商全市营商环境。
改善融资环境是绝大多数企业关注的问题。“资金申报评审环节多、时间长,缺乏客观的评审机制和监督机制,使资金使用效果无法评估。”在会上,有着银行从业背景的曾玉芳委员建议,优化投入管理、建立统一的发布窗口、对各类资助渠道进行整合,财政部门与产业部门进行合理分工、创新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成立一个专门针对银行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将债权转为股权。全国政协委员陈红天和王文银也呼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破解贷新还旧融资难题,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和贷款难。
对此,王伟中回应,政府要做一些过桥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企业关心的是效率,市民关心的是便利。”在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方面,委员们建议学习香港政府部门的做法,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适当开些服务窗口便于企业办理业务,将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部门放在社区,便于市民办理。
王伟中及深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给予答复……
记者发现,这次协商会,深圳市政协组织了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的172名委员,分为四个小组共同围绕“营商环境”进行专题调研,形成1份总报告、4份分报告、3个子报告,共计30多万字。
此后,深圳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陆续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推出40余项秒批等举措。如今,深圳所有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平台。不能不说,这些营商政策的出台,或多或少都与政协有着各种的关系。
关注营商环境一直是深圳市政协工作的重点。今年8月5日,市政协党组书记林洁听取了政协经济委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重点调研的阶段性工作汇报。林洁表示,下一步调研将着重发现影响深圳经济发展且长期存在的顽疾、后疫情时代我市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与新挑战,“四个千亿”政策后深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立法协商”的深圳经验
关于法制建设,深圳市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81年的炎炎夏日,一位新加坡外商到深圳进行投资考察,经过几天的实地察看,他对深圳的硬件环境很满意。但在考察快结束时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投资在这里,你们怎样保障我的权益?”外商问。
“别担心,我们有政策。”时任领导拍着胸脯说。
“我要问的是,有——没——有法律!”外商听后摇了摇头,再一次加重口气,一字一顿地说。
领导恍然大悟,当时特区最引以为豪的政策优势并不能满足外商的法律诉求……
这是深圳老法制人普遍讲述的一个故事。这些外商的问题让当时的深圳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这个故事也成为深圳开展法制建设的前奏。
深圳改革创新与其他许多地区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改革融入立法之中,立法贯穿改革始终。曾在市政府法制办工作多年的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璞见证了深圳法制建设成长的一个个脚印。“立法的过程也是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而深圳先行先试的改革路径中,政协始终在‘一线’。”
深圳市政协从2013年就开始活跃在深圳法制建设的一线,当年政协社法民宗委的集体提案《把深圳建设成一流法治城市的建议》被确定为1号提案。在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上,时任市委书记王荣提出,“让一流的法治成为深圳的气质”。
2014年该委的《建设一流法治政府》提案由市长领办,在来年的深圳两会上,常务副市长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详细回复该提案的办理情况。
2015年的1号提案《建设一流法治社会》更加关注法律建设下沉到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情况。
三年三个“一流法治”,为政协开展立法协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一项立法工作,参与提出意见建议的人越多,这部法律就立得越‘稳’,行得越‘通’。”王璞认为,更多的人、更多的层面参与进来,不仅不会影响立法的权威性,反而会提高法律的权威,因为它经得起考验。
寻求最大公约数,政协是再合适不过的平台。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不同委员、党派、界别、团体、阶层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地发声,凝聚共识。除此之外,政协还拥有立法所涉及的经济、金融、管理、社会等各专业领域人才。立法协商充分体现了集中民智、反映民情、体现民意的过程。
“立法项目切入点找得准,与其他单位合作的契合度就越高,协商结果的时效性强,真正实现了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回顾立法协商工作,市政协主席戴北方表示,“下一步,希望立法协商的模式能从现在封闭的内循环协商模式扩大为外循环协商模式,让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群,积极参与到更多的协商环节里,打造深圳政协立法协商的升级2.0版本。”
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到8月26日,刚好迎来建立40周年。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的政协人将继续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奋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