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一系列提速降费新举措 让客户明白消费
降资费送流量 运营商花样“提速降费”
5月2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据工信部官微消息,为落实国家网络提速降费政策,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实实在在降费、让广大群众明明白白消费,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近期陆续推出一系列惠民惠企新举措。其中,中国电信推出全面下调套外流量价格等七大惠民新举措;中国移动推出“查网龄送流量”六大惠民服务举措;中国联通推出特惠假日流量包等八项惠民便民措施。
流量资费优惠花样多
在移动通信流量资费方面,中国电信今年1月起全面下调套餐外流量资费至不超过0.03元/MB,套外流量资费降幅最高达到90%。同时,还将推出“达量放心用流量包”,用户订购后,不达量不收费,达量后直接叠加5元/GB或3元/GB流量包。
中国移动推出“查网龄送流量”活动,网龄越长获赠流量越多,最多可获赠30G流量;此外,中国移动还陆续在北京、四川、辽宁等10个省(市)试点推出了畅享系列套餐,在全国范围推出了“语音翻番”活动,针对套餐型客户最低加10元即可享受原套餐内语音翻番。
中国联通推出20元14G特惠假日流量包,包内流量单价降至1.43元/G。
运营商还降低港澳台方向优惠流量包。针对出访港澳台方向的人群,中国电信将于2019年6月推出更优惠漫游流量包,如:68元/3天等。中国联通将调整港澳台地区漫游流量费,大幅提升每日25元封顶高速流量,同时调整港澳台地区数据漫游日套餐包流量。
快捷退订已订购业务
在改善服务方面,中国电信主动以短信形式向用户告知套餐消费情况,重点对套餐使用达量、使用期限、消费账单等情况进行及时提醒,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推出增值业务0000统一查询和退订服务,客户通过手机编辑短信“0000”发送到10086,可快速查询到本机的包月类增值业务订购情况及相应资费标准,同时根据查询结果,可通过回复业务序号,方便快捷地退订一项或多项已订购业务。
附加服务利好教育、医疗
除了对手机用户资费方面的优惠,三家运营商在教育、医疗、创新创业等方面也有优惠政策。
中国电信推出广覆盖、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教育和医疗专网产品,开展数字校园天翼行,助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将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速率提升至百兆以上。
中国联通为全面助力中小企业拓展市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于2019年推出双创云快线产品,提供高性价比的网络+云服务,满足双创企业光速上云、灵活用云需求,通过云网一体化服务大大提升性价比,确保互联网接入费用再降低15%。
售后服务准确处理投诉
在售后服务方面,中国移动表示,在具备装机条件区域,客户申请家庭宽带开通、维修服务,如果未能在双方约定时间内完成,中国移动将补偿客户手机流量,每延迟1天送1GB。
中国联通则为客户提供高速宽带、装机服务、精良优质的上门服务;2019年6月,中国联通将推出家庭宽带服务慢必赔承诺,对客户承诺装机、移机、维修时限要求,超时将为客户提供赔付。
如果对运营商服务有意见和建议,还可以拨打权益保护热线。
为更好地提供高质量服务,保护广大联通客户合理权益,今年5月17日,中国联通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10015正式开启,重点解决联通客户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权益争议问题,尤其是对客户在联通营业厅、10010热线等客服渠道中未能解决的合理诉求而提供的专属解决入口。
中国移动则于今年1月20日设立全网升级投诉中心,启用10080号码作为服务质量监督热线,更加及时、准确地搜集和倾听客户声音,集中受理、快速核查、准确处理客户各类升级投诉。(记者 张鑫)
背景新闻
年内实现中小企业
宽带平均资费降低15%
5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网络提速降费,要求一是把加快网络升级扩容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着力点。
二是突出增强工业互联网、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的网络能力,加大有效投资力度。
三是落实降低资费要求。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下调资费价格、免费提速升档等方式,年内实现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降低15%;通过实施普惠制套餐升档降费、大幅降低套餐外流量单价、针对低收入和老年群体推广“地板价”资费,多措并举实现移动流量平均资费降低20%以上;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间流量“漫游”费降低30%。
四是11月底前在全国全面实施“携号转网”,深入做好准备工作。
五是清理规范套餐设置,年内再精简目前在售套餐数量15%以上,推动解决数量多、看不懂、选择难等问题,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三大电信运营商
主要“提速降费”措施
中国联通
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费用再降低15%
大幅提升港澳台地区每日25元封顶高速流量
中国电信
全国范围内推出“地板价”、阶梯计费
套外流量资费降幅最高达到90%
中国移动
套餐型客户最低加10元即可享受原套餐内语音翻番
家庭安装宽带每延迟1天送1GB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