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广网天津7月20日消息(记者刘阳)天津市宝坻区是有名的“三辣”之乡,大蒜、大葱、天鹰椒,久负盛名,其中的“六瓣红”大蒜,更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近年来,宝坻“三辣”的种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并首先尝试在人力成本更大、作业精度要求更高的大蒜种植中引入北斗导航技术。近期又到了新蒜上市的季节,在天津市宝坻区,首次应用北斗导航技术种植的大蒜新鲜上市,传统的“汗水农业”正在向“智慧农业”悄然转变。
在宝坻区林亭口镇石圈村庆义家庭农场,蒜农尹义正在熟练地将“六瓣红”大蒜编辫打捆。尹义说,“六瓣红”蒜头不大,但鲜嫩多汁,畅销海内外。今年蒜头的种植期间还用上了高科技,通过装有北斗导航的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进行作业,实现“上对卫星,下接田垄”的无人驾驶播种。
“今年种植我们林亭口大蒜开始用上北斗,种了63亩,用上这北斗导航系统以后,这个机械自动直线行走,无人驾驶,过去还得雇佣专用的拖拉机手,现在不用,只要把车开动了就行,它自己跑。”尹义说。据了解,北斗导航就安装在拖拉机的驾驶室里,在一块长方形显示屏上,蒜农可以输入播种路线、行驶速度以及作业距离等相关信息。只要设置好这些参数,播种机就能在拖拉机带动下按照预定路线在地里撒欢跑。260米长的一亩地,12分钟就能自动完成一垄播种。距离千米的行与行之间,作业误差仅为2.5厘米左右。这对于种了30多年大蒜的尹义来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尹义说,当地有句话叫“大蒜挣钱不好拿,不是挖坑就是爬”。因为种蒜讲究地畦平整,播种均匀,只有这样长出的大蒜才个头饱满,品质与产量也有保证。而一年中适合播种的日子只有惊蛰以前的短短几天,每到这时数十人都忙碌在田间地头。今年,随着播种任务交给装有北斗导航的播种机,尹义也尝到了智慧农业带来的甜头:“到每年传统的种蒜的时候,像我这60多亩,一天都三四十人,种个六七天。现在有三两天就完了,实际就两个人,一个人把这车给调过来,另一个人给加点种子。现在用北斗导航系统,产量一亩地可以增加5000头,多卖2000块钱。”
天上的导航,地里的大蒜,这“一天一地”组合,要想让蒜农接受,起初推广的过程,并不顺利。光是现场演示会就开了四次,但是种植户就是不买账,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项上了卫星的高科技,如果用来种大蒜,似乎有点难以驾驭。尹义回忆说:“去年开了现场演示会,从分瓣到播种,林亭口镇包括全区的蒜农都来了。实际老百姓也是一种观望态度,就是说,行吗?可以不?咋样啊?我当时最大的顾虑是,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使用时得找好驾驶员,总担心自己的播种技术不行,不会输入数据,我就考虑得文化程度高点的,会操作。”
实际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的播种机,根本就不需要驾驶员,操作起来也像使用智能手机那样便捷。为了打消蒜农们的顾虑,农业推广部门开始尝试各种办法:种植户认为北斗导航是高科技,担心不会操作,那就让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蒜农担心新技术引发经济损失,那就从示范基地小规模试种开始,见到效益再逐渐推广。
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机推广部项目负责人宋秀祎说:“在现场给老百姓演示这个机器怎么作业,手把手教,而且我们会让老百姓自己亲自操作一遍。价钱也不是想的高科技会很贵,加上咱们国家农机具补贴以后,就是1万出头的价格。然后我们也是加大宣传力度,比如有大集,我们会到那给老百姓做宣传。我们还建立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示范点,来做这个项目。”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