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广网天津7月9日消息(记者周思杨)7月8日,记者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国产化浅水水下生产管汇工程样机在渤海海域顺利完成安装,这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制造、集成测试及安装整套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这是渤海海域第一个采用水下开发方案的示范应用项目。最近3年,我们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建立起‘水面无设施、水下大生产’的多方友好型开发新模式,为盘活渤海特殊区域油气产能,全力推进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注入强大动能。”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项目经理沈留兵说。
水下管汇主要分布在海底的井口群之间,具有汇集井口油气、分配电力及液压、进行水下控制和监测等一系列重要功能,被喻为水下“油气枢纽站”,是水下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水下生产管汇整体设计技术和关键部件一直未能实现自主设计建造。
面对严苛的技术要求,由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海油工程等组成的项目团队,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浅水生产管汇自主设计、制造、测试和工程应用成套关键技术,成功实现水平连接器、阀门等水下产品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据海油工程安装项目经理张乐介绍,为保证管汇精准下水,项目团队在安装之前反复推敲施工技术方案,并多次组织桌面演习,持续完善风险应急措施,成功实现一次精准就位,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海上安装连接调试期间,为强化基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项目团队大力推进党建施工深度融合,使两者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最大程度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作用,解决以往工程多队伍、大团队施工的短板问题,切实保障现场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有效促进施工质量的大幅提升。
作为国内水下生产系统和产品研发的“领军者”,近年来,海油工程高度重视水下产品装备能力建设,建成国内首个水下产品研发测试中心和水下生产设施研发制造与测试、深水环境模拟测试等3个子平台,初步形成水下“卡脖子”装备研发测试能力,实现海底管道终端设备、跨接管等系列水下产品的国产化制造,为“深海一号大气田”等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有力支持。未来,海油工程将继续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在努力为天津港保税区乃至天津市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的同时,全力为海洋强国建设强基固本。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