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万亿元;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多个千亿级、万亿级产业接踵而至。
日前,广东正式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目标和重点方向。
而就在7月,广东还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密集措施是重塑广东产业优势,推动经济迈向新台阶的关键。
“要致富,先修路。”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说,当前,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依托产业基础优势,修建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公路”,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地,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解读上述文件,记者发现,从集成电路到工业软件再到新能源等产业,多个科技产业将迎来重大利好。
关键词突破“卡脖子”
首提“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广东首先瞄准了木桶中最短的那块,并且明确指出,推动“卡脖子问题成体系解决”——首次提出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的目标:
“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从2020年开始,外界感受到广东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力的决心,当年提出了“广东强芯”规划,打算培养一批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相关项目。进入2021年之后,广东又再次提出培育在芯片核心技术领域的全产业链生态,力争破解“卡脖子”难题。
集成电路产业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优势明显。其中,长三角依托中芯国际、华虹等芯片制造企业,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
而广州通过引入的粤芯半导体,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已吸引来自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终端应用等领域,涵盖设备、材料等产业上下游的88家半导体企业落户在广州,其中营业额过亿的企业15家。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优势,加快市场的进一步集中,相信大湾区人才缺口会逐步缩小,产教融合的生态圈也将日渐成熟。”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相比芯片等硬件,软件行业的关注偏少,但同样也是备受“卡脖子”之处。尽管工业软件只占很小的比例,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堪称工业领域的“皇冠”。
《规划》提及,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通用基础软件,大力开展集成适配及测试,加快构建自主产业生态。重点突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工业软件,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工业管理软件企业赛意信息发现,几乎每一次大的经济深度调整,都是工业软件发展的机遇,“当大家都在跑马圈地的时候,疯狂买设备、浪费就浪费了,现在越来越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国产工业软件迎来新机遇。”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成康说。
在广东,一批工业软件企业正崛起,正在改写广东工业互联网领域“重硬轻软”的生态局面。今年上半年登陆科创板的中望软件,是从广州成长起来的从事CAD/CAE/CAM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研发的企业,公司常务副总刘玉峰回忆说,一开始,公司先主打二维CAD市场,国内和国外逐步积累了大量用户。走出了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从下至上的一个逐渐攀登的过程。
关键词新基建
电子信息产业成制造业“新引擎”
一边是对芯片、工业软件等底层技术补短板,一边是继续强化市场和应用优势,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深圳妈湾港,港机远控5G应用场景实现了后端控制台1对3-6台龙门吊的远程操作,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判定操作并下发控制命令,极大改善人员工作环境、降低生产安全风险。妈湾港已成为国内首个利用移动5G“三双”(双平面、双路由、双备份)网络技术的智慧码头。
比亚迪总装工厂里,大屏幕上“一屏感知”总装产量、车辆出入库、能耗物料等关键指标,AGV小车在固定路线上将保险杠运输到特定机床,员工佩戴AR头盔指导生产,生产质量数据精准传输。
以5G、AI、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在广东不断取得突破。《规划》明确,打造万亿级5G产业集群,同时,要求电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升级融合。
与此前不同的是,《规划》进一步凸显明确了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应用导向和具体要求。“广东多个行业发展底子较好,数字化基础好,行业对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也迫切,工业互联网等示范项目的引导,正调动龙头企业推动应用发展的积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
“当前,广东以应用为导向,加快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通过应用创新树立一批高水平应用标杆,形成一批成熟的应用解决方案,建设一批行业特色应用集群,推动5G融入各行各业。”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蔡立志解析。
关键词新能源
加速抢跑数字化产业集群
伴随着5G、AI、工业软件等“数字化助手”的渗透,广东也加快将智能家电、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成为数字化产业集群。
走进肇庆小鹏智能网络科技产业园,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不停运转,玻璃涂胶机器人挥舞长臂。这里的小鹏P7生产线刷新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单车型万辆最快下线纪录。
在广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展现强劲的“加速度”。广东省工信厅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汽车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903.88亿元,同比增长24.2%;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230.8%,占全国13.9%。目前,广州新能源汽车的在建规模全国第一,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约5000亿元。
为抢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规划》指出,加速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重点加大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 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程度高,产业基础扎实,创新活跃,交通基础完善,在智能汽车产业集群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利于智能汽车突破各种瓶颈,扩大区域的时间和应用范围。
“通过优化产业集群布局,促进产业链完善,大湾区在人才、成本控制、生产创新等多方面形成优势。”广州城市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姜立标指出,一方面通过努力创新,解决关键零部件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强强联合,为产业集群培育支撑型力量,集中放大广东汽车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优势,参与全球竞争。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