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珠海斗门捷报频传:“千亿级白马”闻泰科技宣布斥资在此建设产值100亿元的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不久,本土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冠宇电池顺利“闯关”上交所,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珠海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首家出库企业。
高质量投资成为推动斗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先导力量,正在形塑着面向未来的经济新形态。
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斗门全区(含富山工业园)共签约重点产业项目99个,投资总额1195.43亿元,签约项目用地约9160亩,预计达产年产值1181.8亿元,预计达产年税收41.32亿元,“创新朋友圈”越扩越大。
“千亿招商”大进军,不断筑牢斗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今年,斗门推出“工业投资倍增计划”,确立“2021年全区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33亿元,比2020年增长1倍”的目标。按照计划,斗门将制定出台“拿地即开工”政策,助力企业高效落地、做大做强,努力将珠海打造成“投资高地”和“政策洼地”。
◀◀招商强链▶▶
龙头企业助推智能制造
7月初,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将收购英国芯片制造商NewportWaferFab(下称“NWF”),交易完成后,闻泰科技将间接持有NWF100%权益。
当此全球普遍缺芯之机,闻泰科技此番收购引发广泛关注。市场人士分析,此次投资也有助于完善闻泰科技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方面的布局。
这是半年内闻泰科技第二笔大型收购案例。
“蛇吞象”背后,闻泰科技已经悄然布局,在斗门富山工业园建设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
今年5月,闻泰科技与格力金投下属子公司格力创投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30亿元的产业平台——珠海得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收购欧菲光海外特定客户摄像头业务,将这一“果链”业务收入囊中。
以此为依托,双方将在斗门富山工业园共同打造年产值100亿元的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研发和生产智能终端摄像头模组,推动高端配件制造产业链企业向珠海聚集,打造“珠海智造”新标杆。
推动实体经济从“小而美”迈向“大而强”“大而优”,龙头企业是重要抓手。斗门富山工业园中央绿洲片区,在闻泰科技落子的几乎同时,全球太阳能电池巨头爱旭科技正在斥资180亿元,建设年产值超300亿元的26GW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打造数字化、自动化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
与富山工业园东西相望,新青科技工业园里,年初刚刚将伟创力珠海园区南区收入麾下的领益智造,正在珠海工厂按计划进行投产,借助新一代自动化生产线,专注于TWS整机组装、制程与可穿戴等IoT生产。
龙头企业的接连落户形成了产业聚集的强磁场。此前,产业能级量级偏小、创新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一度是斗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继续破解的“三道难题”。
近年来,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斗门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补短板、强根基。
◀◀创新明星▶▶
珠峰大道科技创新走廊崛起
传统视野里,斗门“产业大而不强”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基于园区之上成长起来的产业脊梁,是催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因子。
上月,上交所发布消息,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珠海冠宇电池的上市申请。这家从2007年在斗门成立的电池企业,2020年公司产值达50.9亿元。根据TechnoSystemsResearch统计,2020年,公司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锂离子电池合计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五,并在动力类电池领域进入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等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珠海冠宇电池也因此成为“珠海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首家出库企业。
今年初,珠海冠宇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一期正式动工建设,按照“聚合物锂电池互联网+先进制造的智能化工厂”的设计,其将建设成为占地面积25.5万平方米的聚合物锂电池自动化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预计2022年投产后总产能可达1.5亿只聚合物锂电池。
就在冠宇电池智造基地不远处,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正在打造全新的智能制造产线,以满足越来越精细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装备。今年,这家珠海“高企”创新100强企业入围“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创新技术实力不断增强。
在珠海西部,珠峰大道科技创新走廊自东向西,创新日益成为“明星企业”的左膀右臂,支撑着斗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以新青科技工业园为例,2020年以来,该园区累计新引进领益智造、富桥激光等制造业企业65家,其中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有18家,预计今年底达到规模以上企业5家;包括冠宇电池在内的26家企业增资扩产,累计投资额约42亿元,目前已经完工的企业有5家。
从新青科技工业园出发,斗门的“创新朋友圈”正在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斗门重点工业指标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16.2亿元,同比增长16.6%;工业投资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78.4%;工业技改投资实现21.4亿元,同比增长47.3%。与此同时,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全区累计有效高企共194家,其中规上高企124家,占比63.9%。
◀◀政企合力▶▶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
高质量投资成为推动斗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先导力量,将形塑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工业投资是衡量经济增长后劲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珠海斗门全区(含富山工业园)共签约重点产业项目99个,投资总额1195.43亿元,签约项目用地约9160亩,预计达产年产值1181.8亿元,预计达产年税收41.32亿元。
投资热土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的背后,是政企双方的紧密携手、同心奋进。截至目前,99个重点产业项目中,已落地项目66个,落地率为66.7%。领益制造、中京电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已投产,冠宇电池、百奥电气、深联电路等项目已落地动工建设。
“千亿产业”大进军背后,是产业集群招商思维的转变,其目标所向,是让产业链强起来,让产业集群的活力迸发。
今年,珠海斗门推出“工业投资倍增计划”,确立“2021年全区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133亿元,比2020年增长1倍”的目标。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事关区域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大工程。”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说,目前,该区正在着力解决政策配套问题,制定“拿地即开工”政策,助力企业高效落地、做大做强,努力把斗门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投资高地”和“政策洼地”。
千亿产业“大未来”的基底,说到底是区域营商环境的好或不好。上月底,斗门宣布启动一系列行政审批改革项目,包括开通开办企业“一窗通办”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上线试运行“一件事一次办”平台,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零成本。
围绕项目投资落地,斗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快速落地。
按照计划,珠海斗门将研究出台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业基金、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未来,我们将在引‘大’上着力,瞄准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找准深化合作的对接点、融合点,引进一批总部型、龙头型、基地型的平台项目,发挥‘虹吸效应’,实现同领域、上下游、全链条的产业招商。”斗门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林郁鸿)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