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剧了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风险应对上做足准备。面对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提高应对外贸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要着重从哪些方面着手?
“提高中国外贸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辨别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表示,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间产品贸易占外贸总额逾60%的今天,构建稳定的产业链对提高中国外贸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对此,倪月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应对建议:首先,要进行外贸创新,包括贸易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渠道创新、规则创新等,为中国由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进一步削弱来自外部市场的“卡脖子”风险。其次,中国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与高标准的国际通行规则对接也是降低外贸摩擦风险的重要一环,包括提高市场准入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国际营商环境等。最后,在强化国内产业链的同时,要重视与周边国家加强产业链的稳定合作,加快自贸区网络建设,以规则和制度约束稳定“价值链”,如争取RCEP尽早实施、加快中日韩FTA谈判等。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认为,化解外贸风险挑战,可从推动市场多元化、提升竞争优势、完善风险保障三个方面着力。
具体而言,在市场多元化方面,要努力挖掘国内和新兴市场潜力,分散市场风险。重点开拓“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市场,通过国际市场多元化来分散风险。同时,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无缝对接,扩大外贸企业的转圜空间。重点要完善外贸企业拓内销支持体系,优化市场流通环境,便利企业统筹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从竞争优势角度,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着力推动外贸竞争优势从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向资本、技术、服务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推动企业从以成本、价格为核心的竞争策略转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等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策略,从而告别传统外贸企业,尤其是让出口加工企业摆脱利润普遍微薄的困境。
从风险保障角度,要利用政策组合工具加力构建外贸防火墙。积极推进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预警功能建设,对国内外出现的外贸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施策,尽可能防患于未然。健全法律服务机制,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同时,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积极发挥保单融资功能,有效提升各类外贸主体的抗风险能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应对外贸风险挑战能力的关键在于以国内循环、国内需求为底盘,不断提升外贸竞争力。”在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看来,以国内需求作为支撑外贸竞争力提升的基础,以产业链综合优势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即便面临较大的外部环境风险,有国内循环、国内需求为底盘,可以保外贸企业生存,实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汤 莉)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