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资讯频道 > 国内 > 正文
锦州滨海新区落实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021-06-21 13:43:23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

近年来,辽宁锦州滨海新区秉承“项目为王”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积极抢抓东北振兴和长江大保护双重国家战略机遇,落实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开放先导区、经济发展先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彰显。2021年一季度,全区“四个一批”项目共计157个,总投资规模达741.6亿元。

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十三五”期间,锦州滨海新区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电子、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群,“十三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410亿元。现有规上工业企业51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市级研发中心8个,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2家,辽股交挂牌1家。

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锦州滨海新区按照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架构,工管委机构由20个整合为15个,事业单位由43个整合为12个,实现了机构及干部队伍的精干高效。推行“管委会+公司”机制,建立“档案封存、全员聘任、以岗定薪”市场化管理模式,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激发了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锦州滨海新区按照中央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全方位振兴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意见,全面执行辽宁沿海经济带优惠政策,深入实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双容双服”举措,重大招引项目“一事一议”,实施“绿色通道”并联审批办事机制,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较低,缩短审批时间30%,容缺办理事项298项。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全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开放环境持续优化,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新区形成了不断升温的“价值洼地”。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锦州滨海新区紧抓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学习复制省内自贸试验区相关创新举措,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挥锦州港“桥头堡”作用,实现北联蒙俄、东联日韩。以锦州·常州对口合作为契机,与长三角重点区域深度对接,在园区共建、产业对接、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精细化工项目批量落户锦州滨海新区,推动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式联动和全产业链发展。与新疆裕民县建立对口帮扶,从产业、教育、文化以及干部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1个,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额224.7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凸显。锦州滨海新区科研教育基础雄厚,渤海大学、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等6所高校、机电学校等一批高职院校就坐落于区域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位于全市第一位;拥有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工程实验室39个,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综合服务平台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7项。

生态环境显著提升。锦州滨海新区全面落实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工程与“蓝色海湾”工程,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全面性胜利,小凌河地表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入海直排污口全部关闭,污染物入海量呈下降趋势。区内燃煤锅炉拆除改造任务全部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多,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79%、215%、24%和22%。

“十四五”期间,锦州滨海新区将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为实现锦州市工业经济“质量替换、总量翻番”目标,加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十四五”末,全区石化及精细化工,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五个产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0%。(商 犇)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