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7日发布以来,上海首款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便迅速在上海掀起一股保险“热潮”。与此同时,受此投保热潮影响,全国各大城市与“沪恵保”产品类似的惠民保产品也纷纷出现。
6月10日,在首场由太保寿险联合上海八家人身险公司发布“沪恵保”产品的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上线仅一月有余,“沪惠保”参保人数已经超过612万人次,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参保率达31.9%。
“作为一款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沪惠保’旨在让更多老百姓获得真正实惠又实用的保险保障,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而根据最新参保人数统计显示,在上海1900余万拥有社保身份的投保人中,每三人中就有一人进行了投保,与此同时,在上海的50后、80后又成为参保的主力军,参保比例接近20%。从近两年全国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下称 ‘惠民保’)参保数据来看,‘沪惠保’创造了惠民保首年参保人数新纪录,无论是在总参保人数还是在参保率上,表现都极为亮眼。我们希望在6月参保结束之前参保率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达到35%以上。”在当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太保寿险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光剑受访时表示。
而值得关注的是,就在6月9日举行的“普惠保险与健康中国2030”高峰论坛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保险创新与投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闲也发布了“惠民保”知识图谱,根据该图谱数据显示,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产品于2020年快速推进,截至2021年5月31日,我国共推出140款产品,覆盖26个省份。
沪恵保受“热捧”
一年只要115元,不限既往病史、不限户籍、不限年龄、医保卡历年账户余额直接缴纳保费,在深圳已经连续第七年之后,上海也在2021年正式推出“沪恵保”,而这款更具公益普惠性质的重疾险产品一问世就受到市场热捧。
6月10日,作为“沪惠保”项目首席承保方中国太保寿险也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截止目前六百多万的拥有上海社保身份的参保人群中,有111万余名80后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了“沪惠保”,成为第一大投保主力;与此同时,有66%的80后在给自己购买“沪惠保”的同时,也为家人进行了投保。此外,有超过492万上海参保人群则都选择用医疗账户来支付保费。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投保成为“沪惠保”的主流参保形式。据沪恵保参保最新数据显示,在截止到6月6日的参保人中,54%选择为家人投保,19%选择为子女投保,23%选择为配偶投保,33%选择为父母投保,还有不少投保人为全家三代人都配齐。
“在参保人群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数据,有150多位上海百岁老人、超过2万名新生儿、超过1000位港澳台同胞以及外籍人士也选择了参保,说明‘沪恵保’在参保人群上实现了广泛的多元化。”对此,中国太平洋人寿政保合作部总经理刘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记者也了解到,6月30日“沪惠保”2021年参保窗口期将结束,所有保障将在7月1日正式生效,即投保期只剩下近20天。该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额、零门槛的普惠属性使得产品具有较强吸引力,商业保险公司是否会连续承保、参保人一旦出险如何进行理赔,都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沪惠保’是采取‘共保体模式’,是创新地采用风险共担模式,从机制上保障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及发展,最大程度保障投保人权益,可以确认的是沪恵保将连续推出三年。在后续服务上,共保体各成员公司在上海的所有网点共同向参保人开放服务,同时,共保体还将结合智能化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全面提升参保人的服务体验及满意度。在理赔端,参保人可以通过移动端的沪恵保自助理赔入口拍照上传各类单证进行理赔申请,即使有参保人不会使用的,也可由亲属代办提交;参保人还可以前往共保体各家保险公司网点,通过柜面人员协助进行报案申请。”对此,王光剑受访时也表示。
惠民保产品已全面铺开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的“沪恵保”产品只是国内众多城市惠民保产品的一个,而惠民保产品也已经在国内的一二三线城市全面铺开。
就在6月10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以全国一线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为例,惠民保产品尽管名字各不相同,但是都已经开始推行。
“北京正在推行惠民保产品,广州的惠民保产品参保率不到30%,上海已经超过30%,接下来参保率还会继续攀升;深圳的参保率在50%以上,深圳的参保率最高主要是惠民保产品已经连续推行7年,且全年可以投保没有时间限制,因此在参保率上没有可比性。”对此,一家参与惠民保产品销售的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受访时也表示。
不过,记者也发现,即使是城市之间,惠民保产品的参保价格则不尽相同,上海以115元居首,其它一二线城市价格则都在60元左右。对于各城市参保价格的参差,这位负责人也指出,作为普惠公益性的重疾险产品,也要遵循保险产品的精算规则,上海在一线城市中老龄化程度最高,“沪恵保”参保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8岁,超过其他城市,因此在定价机制上会偏高一些。
而在“普惠保险与健康中国2030”高峰论坛上所发布的首份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中数据显示,自2015年深圳市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以来,惠民保产品于2020年快速推进,截至2021年5月31日,我国共推出140款产品,覆盖26个省份。
“整体来看,惠民保的发展跟保险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惠民保产品数量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基本呈正相关。比如GDP排名靠前的江苏、广东、浙江地区,推出的惠民保数量也较多;另一方面,惠民保产品数量与各地区保费收入水平也成正相关。但与各地区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保险创新与投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闲在解读这份图谱是也指出。
据悉,在现有的140余款惠民保产品中,参与主体有四类,分别是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经纪公司及健康管理公司。在参与主体的政府部门中,参与频次最多的是医保局,还有卫健委、医学会、药监局,以及各地金融工作(监管)局、银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也包括民政局、人力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在参与的商业保险公司中,以财产保险公司为主,占比六成,寿险公司也是主力,还有养老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甚至还有农险公司;从投保要求来看,目前90%的惠民保产品没有年龄限制,95%没有年龄上限、下限;100%对投保的职业没有具体要求,这和商业保险有一定差异;对投保地区的要求也基本是为当地基本医保参保人。
另从累计赔付金额数据显示,惠民保产品赔付总额大多在一百万以上,集中在200万至250万元。从特药覆盖疾病情况来看,前十大疾病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肝癌、肺癌、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骨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
不过,许闲也在6月9日的论坛上对惠民保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自身的观点。
“惠民保产品发展方向基本会连续续保、更新迭代,深圳项目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深圳的惠民保产品2015年12月上线后,七年来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产品费率小幅上升;第二是很多产品责任升级、保费不变,以成都惠蓉保为例,今年是其承保的第二个年份,该产品做了一些责任的扩大,药品责任从原来20种增加到现在的38种,但是保费不变,仍然为每人每年59元;第三是加大新品开发、增加选择,以广州为例,该地区在2019年12月、2020年11月、2020年12月均推出了惠民保产品,给市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第四则是由于预判偏差,产品停售,比如湖南益阳的益惠保,去年9月发布落地信息,但该产品最终没有销售出来,这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许闲也表示。
事实上,对于未来惠民保产品的发展,监管层也正式发文做了规范。就在6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66号),对惠民保业务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对产品设计原则、经营原则明确,即“发挥市场作用,服务民生保障”;二是要求险企必须坚持稳健经营,并提供专业服务;三是要求险企总公司切实承担起责任。同时明确了后续重点查处的十大问题。(胡金玉)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