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门头沟下清水村村民于克明开始忙活了。他双手紧握旋耕犁,把持着方向,一趟趟翻地,为“春播”做准备。他脚下的130亩土地,曾是废弃矿山,如今变成了“清水花谷”。每到秋收时节,这里便化作一片花海,色彩斑斓。然而十几年前,于克明的生活里还只有黑色。他在村里矿上打工,衣服、鞋子都是黑的,甚至连刮风都是黑的。于克明见证了下清水村从“矿山荒沟”向“田园综合体”的蜕变——这也成为近年来门头沟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的一个缩影。
转型发展
废弃矿山铺绿毯
过去,京城百姓冬日取暖靠烧煤,十户人家中有九户烧的是京西矿区门头沟的煤。门头沟为京城奉上了“一盆火”。煤炭经济给门头沟带来了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却也带来了环境脏乱、生态破坏、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2005年,北京市首次将门头沟划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从那一年开始,门头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陆续关闭了上百家乡镇煤矿、非煤矿山、砂石厂。直至2020年,叶腊石矿关闭,门头沟彻底告别千年采矿史。
“矿山废弃了,昔日的忙碌与繁华不见踪影,留下了大片裸露岩壁,分外刺眼。”曾参与矿山修复的工作人员王凯回忆起当年情景,感触颇深:“要想修复废弃矿山,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悬崖峭壁上种树,让苗木把根儿扎在石头里。你想想看,这有多难?再难也得干啊!”人们在峭壁上挂起铁丝网,腰间系一根绳索爬上爬下。他们往岩壁上喷洒泥浆,里面混有植物种子、有机肥料、种植土、保水剂等。就这样,一层层绿色“地毯”铺上了矿山。矿山修复、砂坑治理,开启了门头沟的绿色转型之路。
转型路上,“阵痛”纷至沓来。门头沟不仅要还生态欠账,还要担负产业体系与发展模式彻底瓦解之痛。以2019年为例,当年受煤矿关停影响,门头沟规上工业产值骤降30%以上。短期内替代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新的经济增长点尚需培育,经济增长刚性支撑不足……一连串新问题摆在决策者面前。
“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把生态涵养区的压轴作用发挥到极致”,“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聚宝盆”……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到门头沟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这给门头沟吃了一颗定心丸。再难,也要开拓出一条有区域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
创森加速
困难林地栽绿苗
创森!乘着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东风,门头沟区绿色转型的步伐正在加速。与北京其他区相比,门头沟区因独特的自然禀赋、历史渊源,其“创森”之路更具特色。作为全市唯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山地面积达98.5%,在“困难地造林”成为新常态。
门头沟区林业站副站长王卫东把自己比作深山里的“拓荒者”。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斋堂镇马栏村一处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地。“山上植树,必须迈过三道坎儿——路险、缺水、土层薄。”王卫东说,在造林地块,面对只有二三十厘米厚的土层,工人们抡起重达15公斤的钢钎,使劲儿往下砸,愣是在坚硬的山石上撬出60厘米深的树坑。自2013年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以来,门头沟区累计在困难地造林5.6万亩。眼下还有80多万亩困难地等着门头沟人一茬接着一茬干。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让越来越多的成片森林屹立在绿水青山间。
林要成片,水要相连。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是近年来建设“绿水青山门头沟”的典型。曾几何时,永定河畔烧烤成灾,河道干枯断流,遍野黄沙荒河滩。自2005年起,门头沟开启了长达15年的“治水”之路——上山建设清洁小流域、入村实施溯源治污、下河开展生态治水。去年,永定河北京段全线通水,40年来首次碧水长流。河道两侧,永定河滨水森林公园也建起来了,百里绿色生态廊道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巩固治水成果,门头沟区全面推行“河长制”。400名河长上岗,全区66条河流、658公里河道实现“每条有人管,每段有人看”。“林长制”也将启动!目前,门头沟的区级林长体系已基本建立,下一步将组建乡镇(街道)级林长和村(社区)级林长。
林长制的重点在“护”,门头沟对此已有考量。“我们将全面实行由村级林长和林管员、护林员组成的‘一长两员’末端管护模式,夯实管护责任‘最后一公里’。”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苏海联介绍,他们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巡查,以山头或地块为单位,逐地逐片、一山一坡、一林一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地巡查,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点绿成金
林下增收小院有范儿
杨德美打小儿生活在门头沟黄塔村,4月初,村里最高温已经升到20℃上下。她出门走上十来分钟,来到一片杏树林,蹲下身去,小心揭开覆在土上的黑色塑料膜。“嘿,冒芽了!”喜悦瞬间爬上脸颊。“你别小瞧这小绿苗,它可是名贵药材——北五味子。叶子能做茶,果实能入药。靠着它,我又能多挣一份儿钱!”
近年来,黄塔村发展起林下经济,为村民增收开拓新路。“绿色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在生态保护涵养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让生态资源得到保护,更要‘点绿成金’,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村民在林地里养鸡、种药材、采蘑菇……门头沟的绿色产业越来越红火。
与此同时,村民自家的“小院”也越来越热闹。今年,门头沟将有一批精品民宿迎来北京电影学院的大学生,他们手把手教“房主”摄影技巧,力争实现“一民宿一摄影师”。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演艺集团也将“牵手”门头沟,逐步探索“小院+”康养、演艺等新模式。
打造精品民宿是门头沟区构建“三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未来3至5年,门头沟区还将在138个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小院+”田园综合体——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雁翅镇苇子水村已经行动起来了,宏伟蓝图即将变为实景画卷。眼下,苇子水村3套院落正在改造提升,预计今年8月正式营业。
“这3套精品民宿可让游客体验古村落历史文化,尽享美丽自然风光。”驻村第一书记赵冉说,苇子水村有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梯田,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如今村民不再种地,但这100多亩梯田完整保留了下来,今年开始施种油菜花。预计6月底,将呈现出“漫山遍野黄金铺,错落有致芬芳吐”的壮美景观。
一片梯田,系住了乡愁,也让“小院”拥抱了田园。青山绿水护住了,村民腰包变鼓了。现如今,生态富民效应在门头沟区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全区经济已初步展现出恢复性增长趋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北京5个生态涵养区中位列第一,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水平高于全市……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门头沟,正在全力以赴铸就新辉煌。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