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太行山隧道350#绝缘子冲洗完毕,请向瓦塘方向348#移动!”“轨道车司机明白!”2月20日8时20分,在漆黑的太行山隧道内,董富科借着安全帽上的头灯亮光,一边用高压水枪冲洗接触网绝缘子上的粉尘,一边用对讲机指挥轨道车有序前进。
35岁的董富科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安阳综合段壶关车间的供电负责人。他和11名同事一起,负责瓦日铁路长子南至红旗渠间两站三区间179.2公里接触网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
瓦(塘)日(照)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按30吨轴重标准建设的重载铁路,是我国东西部重要的煤炭资源运输通道,年均通过货物列车超过1.8万对,年均运量超过8000万吨,其中煤炭约6400万吨。
在其管内设备中,沟壑交织、桥隧相连,仅隧道就有11座。其中,全长18.2公里的太行山隧道以最长和单孔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当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的快速流动极易把车内散装的煤粉吹附在隧道内接触网的绝缘子上,如果不及时清洗,就会导致污闪跳闸等问题发生。
“今年春节不回家,我们都在这原地过年,即便过节这几天没有‘天窗’点,我们也要守着设备,守着隧道!”除夕夜,董富科带领他的队伍守在工区,吃完饺子就去准备第二天添乘机车的巡视检查。“没有施工,巡视检查一项不能少,多看几遍心里才踏实!”
春运期间,太行山气温骤降,随着货运和电煤运量急剧增多,绝缘子上的粉尘也会越来越厚,这些平时维修接触网设备的接触网工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冲洗工”,董富科就是这个冲洗组的组长。
“原来用过抹布、喷水壶、小型清洗机,现在用高压水枪,算起来应该是第四代清洗设备了。”董富科介绍,他们对传统利用梯车人工登高清洗的方式进行优化升级,参与设计了可容纳60吨水的水罐高压清洗设备,其前后有4个不同射程的高压水枪,可同时进行上下行接触网绝缘子的冲洗作业,他们形象地称这套设备为“水炮”。
每次作业,他们都要在隧道里的作业车平台上经历两个多小时的“封闭战斗”。冬季隧道气温经常低于0℃,由于高压水枪水压大,水流冲击到绝缘子上,水珠四处飞溅,和着煤灰一起流下来,就像一场煤灰雨。
“虽然又脏又冷,但作业效率却是之前的9倍,现在每小时可冲洗5公里,398棒绝缘子,提高‘天窗’时间利用率,意味着可以通过更多的列车,可以运送更多的煤炭,很值得!”董富科说,“天窗”时间非常有限,进隧道作业就像上战场打仗,必须全神贯注,争分夺秒。
这个冲洗组的平均年龄已有40多岁,80后组长董富科和90后骨干乔少康在里面格外扎眼。
“西装制服领带的服务岗位、蓝领数控科技化的操作岗位”,是1996年出生的乔少康刚刚进入铁路系统工作时的理想岗位。而2019年大学毕业来到太行山脚下后,“冬天一身水、夏天一脸煤,白天不见光、晚上吵得慌”,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作业时,乔少康必须戴上防护面罩和护目镜,穿上雨衣。每次作业下来,防护面罩换出来的过滤棉芯都会沾上厚厚一层粉尘。此时的他就像一个又黑又滑溜的“清道夫”。
每次冲洗作业,他都需要不停地上下晃动手臂,以确保水流扫射不留死角。作业结束后,他往往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
“虽然水炮效率高,但绝缘子不规则,里面很多沟槽不容易清洗,这就需要爬到5米多高的接触网作业车升降平台上,用小喷壶、洗洁精和抹布进行局部重点清理,以确保绝缘子‘一尘不染’。”乔少康说,虽然借助科技设备已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于死角的污渍,还要使用专门的清洗设备和工艺进行清除。
“本来跟高压线打交道就危险,再加上我们这里不仅偏远,还又脏又累,愿意来的年轻人并不多。但来了的年轻人,给我们这支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乔少康是好样的!”乔少康的师傅王璐斌说,“过完这个年,我就要退休了,现在这群年轻人比我们强,看到他们如此敬业,我可以放心地离开岗位了!”
乔少康每天工作之余,会积极配合王璐斌、董富科等队友对绝缘子清洗流程进行优化,对清洗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对喷头口径进行调整,最终他们完成了第四代高压冲洗机的调试工作。
“等我工作经验丰富了,还要设计出专门清洗不规则绝缘子的设备,用科技提效率、用科技保安全、用科技保畅通,让铁路一线职工少受苦少受累!”乔少康说出了大山里铁路青年的心声。
每年春运,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都会加入铁路“清道夫”行列,在太行山深处践行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橘红色的工装,成了这茫茫天地间一抹温暖的亮色。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