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前海管理局与暨南大学在前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港澳台侨青年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交往交流、教育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港澳台侨大学生青年实习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交往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深港合作区党工委书记黄敏与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四大平台”开展15个项目合作
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前海管理局和暨南大学为充分发挥前海深港合作国家战略平台及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集聚的优势,促进更多港澳台侨青年在前海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交往交流、成长成才,促进港澳台侨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共同推进一批服务港澳台侨青年发展的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在打造港澳台侨青年成长发展四大平台的框架下,扎实推进“暨南大学前海百企千人实习计划”、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暨南大学前海高等产业创新教研机构、暨南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转化基地等15个具体合作项目实施。
其中,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包括挂牌暨南大学港澳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发起暨南大学前海百企千人实习计划、2020年度前海企业赴暨南大学港澳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挂牌前海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完善有关支持前海企事业单位吸收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及就业的政策措施、研究筹建港澳青年培训学院六大项目;
港澳台侨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在前海创新空间挂牌暨南大学WE创空间和暨南大学创业学院、探索研究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支持暨南大学在前海建立暨南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转化基地三大项目;
港澳台侨青年交往交流平台包括常态化组织校董会成员、港澳台侨学生联谊会、港澳台侨校友会、港澳台侨校友企业家等群体到前海开展交流、参访和研讨等活动,支持暨南大学在前海发起成立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青年校友联谊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谊交流活动两大活动项目;
港澳台侨青年教育研究平台包括支持暨南大学在前海落户暨南大学前海高等产业创新教研机构、共建高水平港澳研究基地、支持暨南大学在前海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发起设立或推动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前海四大项目。
林如鹏表示,在前海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暨南大学将携手前海管理局,积极探索高校教育科研与地方区域发展有机结合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
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打造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交往交流新平台,港澳台侨青年教育研究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转化基地等一批服务港澳青年发展的重大平台和项目建设,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新动能。
●完善政策体系 打造人才“前海模式”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发展。近年来,集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深港人才特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于一身的前海,深入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提升深港合作对外开放的战略能级,充分运用国家授权,积极创新,大胆开拓,瞄准国际一流,在整体政策框架下先行先试,制订一系列先进、灵活的人才政策。这些政策突出深港合作,主要目标是吸引中高端人才,尤其是香港的专业人士和优秀青年。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告诉记者:“前海和暨南大学都曾是总书记的视察地,通过与暨南大学签署澳台侨青年成长发展四大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是更好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也是落实大湾区规划纲要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所提出的目标任务。这也标志着双方从现在开始,以机制化和常态化开启了打造港澳台侨青年成长发展四大平台的新阶段。双方的本次合作,将为港澳台侨青年实现人生梦想,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多的机遇。同时,有助于港澳台侨青年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帮助他们实现创新创业的人生梦想,实现一体化的成长。”
近年来,前海通过薪酬、职务等市场化方式认定境外人才,对其缴纳个税超过15%的部分由市财政给予补贴。目前已认定四批次共1014人次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累计发放个税补贴4.32亿元。此外,前海还实施了更为普惠的人才奖励政策,对前海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补贴,人员覆盖范围较广,受惠企业较多,这些高效有力的人才激励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前海企业和人才“归巢”行动。此外,前海人才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建设高效便捷的政策宣传和受理体系,为海内外人才和知名人士引进前海提供优质的一站式、菜单式服务。
前海密切与公安部门合作,提供人才出入境和居留便利。公安部批准在广东省实施16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发布以来,前海大力推动、积极落实,进一步细化了外籍高层次人才的积分评估认定标准, 对达到分值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申请永久居留,使认定标准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此外,前海还颁发了全省首张外国人积分“中国绿卡”,这是广东省首位经积分评定的外籍技术人才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为国家进一步探索技术移民、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供了改革试点经验。
●打造港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前海一直肩负着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重要使命。近段时间以来,前海管理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深港合作水平,拓展深港合作空
间的实施方案,即将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如设立深港国际服务城,设立深港合作基金,建设深港文化广场,建设深港合作的六个产业小镇,设立深港金融创新岗和智慧创新岗等。前海管理局将以近四平方公里的土地,帮助实现对港投入,对港工地,对港澳容纳人才的倍增。”王锦侠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前海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大力推动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允许台港澳居民及外籍人才缴纳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前海通过资格认可、考试互免、合伙联营、港资工程项目试点等特殊机制安排,争取放宽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资格条件。
目前,全市利用自贸区16条出入境便利政策办理各类签证4500多证次,为外籍人才在办理多次往返居留许可、延长居留期限、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便利。
前海3333人才沙龙,作为前海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定期在每个季度第3个月的第3周,星期三下午3点,固定时间举行。目前已连续开展近4年,搭建起政府和企业、人才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人才交流和人才和谐发展。
前海通过“一格+一间+一层+一栋”逐步铺开的方式开拓空间载体,吸引高端猎头、国际知名人力资源企业聚集前海,同时树立了“每月一期前海讲堂、每季度一期人才沙龙、每年一届前海深港人才合作年会”的常态化人才服务系列品牌。目前,前海已基本形成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互补、国际人才集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